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体育新闻十篇随着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体的发展,作为新闻评论重要分支的体育新闻评论独树一帜,非常繁荣。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为体育新闻评论提供了一个广阔且有稳定受众的生存空间,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新闻评论和“评论员”队伍的数量。体育新闻评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几乎任何重大体育事件体育都会从各个角度进行评说。随着体育新闻评论的影响力的扩大,体育新闻评论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也在不断适应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体育新闻评论的新趋势有:
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性是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特点。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增长,使得体育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得到更加突出的强调。评论新闻化,使新闻与评论互相延伸,互相深化,加重报道的分量,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体育新闻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体育新闻报道讲究及时性,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对于时效性并不苛求。如今,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是评论的生命,体育新闻评论本身所具有的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力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时效性对于引导至关重要,也是争夺“眼球”的法宝,追求时效本身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新闻性要求体育新闻评论与体育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体育媒体在新世纪更为重视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为了加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言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论,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而网络上的体育评论其时效性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比赛一边进行,网络们的评论就已经“出炉”,不受刊发时间和版面的限制。
新闻竞争已由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观点或独家视角之争的态势,言论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 “体育时评”盛行,是体育新闻评论讲究现实性的一大表现。一些市场化报纸如《体坛周报》等新能取得成功,体育新闻时评功不可没。
从评论的题材上看,触及现实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体育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 人们对于“高、大、空”的体育评论兴趣不在,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新鲜的、敏感的、热烈讨论和大众关心的体育事件与话题进行评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体制因素;迫切需要传媒去伪存真,帮助受众梳理与解析体育事件。
随着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体育新闻评论和体育新闻报道正由各自独立呈现出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传播“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有机地结合。
在版面编排上,体育新闻评论常常与体育新闻报道同时见报。言论与新闻同步见报,说明体育新闻评论突破旧新闻观,重视新闻性信息对评论的作用与影响,重视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的结合。体育新闻评论依托体育新闻报道而发表,如时评、评论员文章、按语等,以发掘体育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在写作手法上看,报纸体育新闻评论常常在写作中直接输入作者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信息和事实,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缘此引发议论。体育新闻评论运用事理交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手法。这种难度较大的论述方法在体育新闻述评等评论写作中常用。有时很难区分新闻稿件与评论的界限。
现在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不仅有体育赛事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文化、法律、医疗、保健、娱乐等等内容。评论员队伍除专业人员和学者外,还会邀请名人,明星或者业余撰写评论。同时注重吸引体育迷参与评说,各媒体也把受众参与作为刺激销量的重要手段。
各种各样的选题立论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各种的话题,进行释疑解惑的积极引导。有正面的,也有批评谴责的,既有阐释说明的,也有建议、探讨、争鸣、商榷和研究的。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倍受受众欢迎。
如今,新闻媒体面对的是越来越成熟的公众,面对的是越来越多样的媒体群。这对体育新闻评论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家型”的评论员是各大体育媒体竟相争夺的对象。“专业化”程度高的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媒体的标志和旗帜,也是体育媒体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并存是体育评论的一大特色。两者的目标受众群并不重合,传播目的也不相同。体育专业人员,专家,职业记者所做的评论针对的是资深的体育迷和体育专业人士的受众群体,目的是体现媒体的专业水准。,而“平民化”甚至“娱乐化”的体育新闻评论针对的是更为广阔的普通受众和市场,目的是为了普及知识,培养受众以及增加评论的趣味性,开发体育新闻评论的多样价值。许多大型赛事举办期间,报纸都会策划风格各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评论专栏。专业人员侧重理性分析,而非专业人员的“感性宣泄”也会获得很多读者的欢迎。
新闻信息已经由“传播”时代进入“解读”时代。解读,就是媒体分析、说明、解释新闻的意义。即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或问题,或政策法规等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在评论中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切中时弊、鞭辟入理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深层解读与提供观点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新闻评论突出的特点。观点深刻、公正与否,解读深入、准确与否,决定着评论的成败优劣。例如,
“对艾东梅不得已出售体现自己过往人生价值的奖牌一事,公众普遍表示了同情。不出意外,艾冬梅将能赚到她所预计的租个柜台卖童装的启动资金。……
然而,此事虽然有光明的一面,更多的却是带给人们的沉重思考。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在非奥运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会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得到“妥善安置”的却仅有千人左右。其他都只能进行所谓‘一次性补偿’,补偿金额由各地方体育局自己做主。……可以说,艾冬梅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许多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由艾冬梅卖奖牌谈“举国体制”》 2007年04月12日,来源:新华网)
这篇评论由一个运动员的经历,引申到对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探讨,对于事件发生的根源和造成个人境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观点深刻且独到。
一、研究目的 新闻传播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中国媒体在2008年的表现,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北京奥运会能否取得成功。面对北京奥运会的复杂新闻环境与任务,北京及中国媒体必须做好准备。①为了更好的服务北京奥运会,作为少数几个开办体育新闻专业的体育院校,有必要把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好,培养出更好、更优的新闻工作者服务于社会,以不断适应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新闻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基础,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为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立足于我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办学实际,研究当前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动向。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查找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的有关资料,通过分析资料找出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办学特点bd半岛官网、市场需求和不足。从而寻找北京奥运会与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双向驱动的切合点。专家访谈法:通过访谈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以及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以求当前体育新闻专业如何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逻辑归纳法: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体育新闻发展的规律,在借鉴其他院校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适合我院新闻学科发展的道路。 三、结果与分析 1.面临的机遇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新闻媒体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一,奥运会必须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向全世界传播其理想、宗旨、精神,播放和报道其比赛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标志使用权获得重要的资金来源;第二,对于所有参赛国尤其是主办国及承办城市来说,都将面临一次空前的集中的“媒体形象”挑战。②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各类传媒机构对于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将大大促进全国媒体,特别是中大城市媒体的较大发展。据报道,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和届时前来北京报道奥运会的NBC需要千名以上体育专项摄像师、各类形态媒介对于奥运和体育报道的重视催生了对体育记者、编辑的需求,大量介入奥运传播的赞助企业及文化、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虽然这期间有体育媒体的消亡,但总体趋势是奥运传播掀起了传媒人才需求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近3万名体育编辑记者中,接受过体育、新闻或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人所占比例不足1/4,这更加为体育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③第三,从省内来看,今年在武汉市举行的全国六城会都需要大量的精通体育、新闻、外事翻译能力突出的体育新闻人才。而我院的新闻专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优势。第四,武汉体育学院“十一五”规划将拉动体育新闻专业的长足发展。学院坚持体育学科为主体,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科学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努力形成多学科性体育大学专业体系。按这一办学宗旨,学院已经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加大对新闻专业的投入,这些都为我系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 (1)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开设体育新闻教育的院校有两类:一是体育院校,目前有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二是综合大学在原有的新闻或相关院系开办的体育新闻专业,如武汉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新闻学院,兰州大学新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学系,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正在筹办之中。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对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院校正在着手进行体育新闻专业学科的论证和建设工作,这势必造成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竞争。 (2)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模式 从总体上看,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模式有两大类:一类强调体育新闻人才的通用性,认为应淡化专业特性,实行通才培养模式;另一类,强调突出体育新闻的专业特性,重视“专才”与“通才”的结合。这两类模式各有侧重点,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尚未形成富有特色的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 (3)体育新闻专业自身发展的不足 体育新闻理论研究不足:体育新闻学是一门新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既是新闻学、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以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复合型独立学科。迄今为止,还未出现类似以揭示体育新闻传播特殊规律为主题的较深层次的体育新闻理论研究论文或专著,在体育新闻教育中也停留把一般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相加的层面上,使体育新闻教育缺乏理论支撑,缺乏实质性的学科个性特征和专业个性特征。④ 体育新闻教育教材缺乏:目前作为体育新闻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教材还很少,能够见到的只有《体育新闻学》和《体育传播学》两本教材。因此,应该加大教材的开发研究力度,多出版好的教材和专著,提高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 开拓体育新闻教育环境:在体育院校办体育新闻专业最有利的条件,是给新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体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去培养一个体育记者对体育观察的敏锐性。但体育院校毕竟是单一学科院校,缺乏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教育的渗透,尤其是缺乏新闻教育的硬件。作为新兴的体育新闻教育,应该打破陈规,就像上海体育学院一样,可以进行跨校修学分,选专业辅修课,体验综合大学的人文气息和底蕴。#p#分页标题#e# 体育新闻专业师资不足:目前从国内各大体育院校来看,体育新闻专业的师资严重不足,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比例,有的院校比例失衡特别严重,如:我系的师生比达到了59:1,这对于专业教育来说,是很难把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水平提高。 体育新闻专业实验室建设不足:从目前各大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建设的情况看,各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配音实验室大多院校都没有;体育节目制作室只有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有;小型的演出主持舞台实验室几乎都没有;体育摄影室(含数字暗室,广告样片室)建设也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1.强化办学理念和准确定位 其一,要系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为本,以制度作保障,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科学研究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其二,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和新闻兼通的、能在各类新闻媒体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新闻与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公关广告与宣传策划以及体育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体育新闻传播类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强化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学习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办学模式灵活化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发展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通才教育;一种是专才教育。但是,是不是还存在一种二者兼得的教育模式?有,这就是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类,适合学生个性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催生的。 从我系03级实习状况和就业意向情况看,70%的学生都在体育媒体实习或见习工作,这种就业现状也证明了我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但是这种模式成本很高,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并且软件和硬件要求很高,实验室建设很难跟上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坚持以上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通才”与“专才”的灵活培养,逐渐找到适合我系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办学模式。 3.加强学科建设 我院体育新闻专业拓展教育的思路是,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传播意识,全方位新闻基础和动手能力,多方面知识修养的人才为目标,同时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如:在师资方面,本着“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把现有的师资送到国内著名大学去进修,着力引进新闻学和传播学方面的博士生,今年已经引进两位博士生,同时把大师级的媒体人物请进来,与学生面对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预计再投入和建设几个实验室;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新闻传播学为主干学科,以体育新闻学为重点课程,体育知识与新闻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注重新闻素养和体育新闻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独立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体育新闻专业不仅是新闻与体育的有机结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是技能与人文的结合。”⑤ 4.加强体育外语和体育知识的学习 近年来,体育传播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对体育传播工作者的各项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外语上。首先,当今一名合格的体育传播工作者应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其次,一门外语对一名体育传播工作者而言通常是不够的。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一名体育传播工作者最好还能掌握一门甚至更多种语言。 一名优秀的体育传播工作者在牢固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根底。应该熟悉基本的体育理论、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以及该项目基本的技战术、对某一项目国内国外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社会经历、运动经历、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心理素质、运动成绩和发展空间等情况都应该了如指掌,才能适应体育传播工作专业化的要求。 我校领导在考察了各重点体育院校后作出决定,把体育新闻与外语合并成一个系,发挥两个学科的各自优势,达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
[摘要]:预测性体育新闻是近年来颇受受众喜爱、规模与影响日趋扩大的体育新闻传播形式。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成与发展是体育赛事自身的规程性、悬念性的必然反映,也是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与受众需求的必然结果。预测性体育新闻尽管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可能的真实,当这种可能的真实经过检验成为现实的真实,其新闻价值会进一步递增。具体表现在服务受众与彩民、扩大媒体自身发展空间、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面对媒体体育新闻日趋显著的娱乐化趋势以及各媒体体育新闻为拓展传媒空间而展开的激烈竞争,预测性体育新闻悄然兴起并渐成气候,主导及影响着报纸体育新闻的版面、电视体育新闻的时段、受众体育新闻的需求,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体育新闻现象。本文拟就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式、成因及新闻价值进行探析,从而把握体育新闻新的发展倾向和一般规律性。
预测性体育新闻是指对即将发生的体育赛事的过程,尤其是结果的预测性报道。在新闻的基本特性中真实性是最重要的特性和价值要素,体育新闻当然也不例外。但与一般新闻相比较,体育新闻不仅包括对已然事实的客观反映,更包括对未然事实的客观反映,即对体育赛事结果的预测。在其他新闻活动中也有预测性新闻,如经济新闻预测股票的升降涨跌和经济的繁荣低迷等等,但其规模和具体的运作形式远不能和体育新闻相比。
在电视媒体中,每遇大型赛事,如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比赛的时候,预测性体育新闻已成为电视台吸引受众、引导受众观看赛事的重要节目。如2000年奥大尼亚悉尼奥运会开幕前以及比赛期间,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在奥运会前和奥运会期间精心制作类似“奥运前奏”、 “奥运大家猜”、 “奥运倒记时”(中央电视台)、“今日视点”、午后视点“、”明日视点“(上海卫视)、“奥运猜猜猜”(上海东方电视台)等与奥运会有关的竟猜节目。
同在2000悉尼奥运会期间,各级广播电台也是不甘落后,各种前瞻性展望和预测性新闻更是被精心设计,成版成块地被端到受众的面前。如上海广播电台的“赛前诸葛亮”、“奥运天天猜”、东方广播电台的 “奥运猜猜猜”等,一个个精致、鲜活、别致、连贯性强的栏目,紧紧地吸引着听众。有些电台为了吸引听众参与,甚至与赞组单位或声讯台联手合作,推出各种奥运有奖竟猜。
在报纸体育新闻报道中,由于没有电视的直观和网络的迅疾,在报道比赛消息速度方面落后于电视和网络。但在现代媒体的强烈竞争压力下,仍然另辟溪径,寻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战场——前瞻性报道。而其中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赛前分析预测性报道,更成了前瞻性体育新闻报道的亮点。首先是各级媒体对奥运会、世界杯等几年一次大型运动会的预测报道“大动干戈”。紧接着对各级联赛如我国足球甲级联赛、篮球联赛,以及意甲、德甲等,在每周比赛开始前,不仅《体坛周报》、《足球》、《南方体育》等这样的专业体育报,各地地方报都是不吝版面地对几十支球队进行预测、分析。如今年3月9日2002-2003赛季甲a开赛前,《中国体育报》从3月5日开始,开设了“新赛季甲 a联赛展望”系列报道,分别对新赛季的球市、俱乐部、外教外援、新现象(德比大战)以及冠亚军的争夺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预测;3月8日的《足球》的“甲a前瞻”栏目用了2版面对14支球队(一支轮空)7场比赛进行详尽分析、预测。另一个国际赛事预测栏目,也是足足2个版面,对意甲、德甲、西甲以及英超和足总杯共三十多几支球队进行了预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0月22日我国发行足球以来,大江南北不仅球迷踊跃研究足球新闻购买,连以前不是球迷的“彩民”,也开始为买而研究有关足球预测新闻。相应的各种足彩预测报道也出现了。如中央电视台的《足经》、广东电视台的《足球大赢家》……等。所有的大型综合网站也纷纷开辟足彩专栏,如新浪网的〈足彩〉专栏,雅虎网的〈足彩〉等。各地日报也新辟各种形式的“足彩”专栏,如《中国体育报》的“中国体育专版”、《华西都市报》的“宝典”、《成都商报》的“足球”等,其版面少则一版,多则数版。各专业体育周报更是不惜花大力气新成立专门的足彩报道组或编辑组,甚至出报中报,如《足球》之《大赢家》,《南方体育》之《500万》,《体坛周报》之《体坛彩报》等等。
当然, 预测性体育新闻不仅大量报道足球,还广泛地涉及各种体育赛事。如3月4日,太平洋那边的两支nba球队丹拂掘金队和达拉斯小牛队的一场常规赛,因为篮球运动员王志侄和分别在两支球队效力,于是国内的各级媒体在赛前开始大肆渲染,直把这场比赛称为王志侄和之间的较量,由不得你不能感受到这场比赛前的紧张与刺激。
任何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都可能与一定的条件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成因也有其内在的与外在的必然条件或原因。就其内因而言,它是其报道对象——体育赛事自身的规程性、悬念性的必然反映;其外因则是近些年来体育新闻的娱乐化趋势,以及受众需求刺激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的各项体育运动赛事的时间、地点、参赛人员、比赛项目、比赛规则等都是提前规定了的, 而其比赛内容又总是周期性循环的,这与普通新闻产生在时间上的偶然性、突发性和过程内容的不确定性显著不同,它使各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有足够的时间在赛前进行准备,并对比赛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地分析与预测。
在其他新闻活动中,也有一些新闻事实是周期循环固定的,如每年一次的会议和政协会议等等,但除了时间和地点事先确定外,其内容就绝不能像体育比赛一样每年都是那几项固定的议题反复讨论。而体育比赛则总是相对固定的,无论是我国的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和排球联赛,还是英超、意甲、德甲以及世界杯、奥运会、欧洲杯,除了举行的时间和地点都是提前规定的外,其比赛的方式和对运动员的要求,基本上也都处于一种长期固定的状态。比赛过程中各方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比赛规则,在规则的允许下合理地运用技战术。另外,体育比赛的主角——运动员,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体育明星们,常常成为体育新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报道重心。每遇比赛,他们的状态成为媒体预测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乌克兰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自1983年赫尔辛基世锦赛开始,连续17年霸占世界撑高跳高的“掌门”位置。在这17年中的世界撑高跳高比赛,只要布勃卡参加,冠军便会被世界各大媒体预先授给他,而通常情况下,媒体的预测会不离十。
人们常说体育比赛就如戏剧般跌宕起伏,情节生动。但戏剧中演员的动作、剧情的发展是被规定了的,而体育比赛不是。著名好莱坞悬念导演希区柯克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影片能与一场足球赛媲美。”[1]如今年本赛季的世界四大联赛战已经到了联赛的最后阶段了,仍然不见一骑绝尘的球队。以往赛季“一支豪门领衔一台戏”的传统剧情已被打破。虽然西甲、皇马占据着积分榜榜首,但后有俩支气势汹汹的追兵,瓦伦西亚和拉科鲁尼亚随时有可能超出;在意甲战场上,也是罗马、国际米兰、尤文图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好戏;在英超同是曼联、阿森纳、利物浦三足鼎立的局面;德甲战场上也是硝烟密布,扑朔迷离,令今年的冠军大结局悬念丛生。可以说今年本赛季的欧洲联赛已具备了成为另一部好莱坞惊险的素材,同时,也为预测体育新闻准备了上好的材料。因此体育竞赛过程的悬念性和比赛结果的难以预料性,是体育赛事吸引各媒体注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生预测性体育新闻的重要条件。
另外,受众的需要也是预测性体育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大众传媒由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发展,各媒体对受众需求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各媒体的利益与生存。2近些年来社会文化的娱乐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体育新闻已走出以往“赛事消息报道”的局限,在传播内容上表现出日益显著的娱乐化趋势,体现出体育报道题材的广泛化、体育人物的明星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新闻传播符号的丰富化等特征,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预测性体育新闻正是这种娱乐化形式的体现。各大媒体的预测栏目或节目正好满足了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娱乐需求,迎合了广大受众对充满悬念的竞赛结果的无限想象、好奇和猜测的心理。同时在足彩报道中,媒体的预测报道更关系到数万彩民的经济利益。彩民们希望媒体的预测报道既科学准确,又经济便利,对媒体的预测性体育新闻寄予较高的期望。这又促使各级媒体展开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预测报道竞争,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或彩民。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及其表现形态满足社会需要的总和。它包括两个过程,即:[2]新闻价值要素过程;新闻价值表现并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3]预测性体育新闻因其预测的对象是受众所关心的未曾发生的体育事实,而具备了突出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的新闻价值要素。它的新闻价值直接表现服务受众与彩民,扩大媒体自身发展空间,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
服务受众或彩民。正如各媒体的经济股票版为股民服务一样,体育新闻预测版或资深记者与专家作出的各种预测,引导受众在观看赛事前,尽可能充分地熟悉比赛双方的情况。新出现的各种足彩预测报道是彩民们在购买每期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彩民们在购买足彩前,往往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思索、反复对比数家(电视、网络或报纸)资料,最后下注的过程。于是,在每周销售截止前,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各式各样的足彩预测报道成为体育新闻的主要内容。
增加了媒体自身的发展空间。预测性体育新闻既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同时又增加了体育新闻的魅力,拓展了媒体自身的发展空间。如之前提到的奥运会前或期间的各种电视预测节目,不仅为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扩大了该节目的影响力,也丰富了电视奥运报道节目的内涵。而在现代媒体的激烈竞争中,预测性体育新闻则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片天空,甚至在报纸体育新闻界,已经形成“做前不做后”的趋势,即大量进行赛前报道,少量报道赛后。随着足彩的发行,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相对于电视、广播和网络更得彩民们的宠爱。因为电视和广播“播完就完”,无法容彩民们细细研究,而网络除了普及率有限的原因之外,也没有报纸经济划算。这使得“集预测性报道于大成”的足彩报道大大拓宽了报纸体育新闻发展的空间。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每期大赛或每轮联赛前,受众对各媒体作出的预测结果或趋同或否定,或亲自参与预测竟猜栏目的制作,从而提高了广大受众观看赛事的热情和兴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长期地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足球的发行,各级媒体不遗余力地对每期足彩进行预测,同时对怎样玩足彩和每期中奖情况进行大肆渲染,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购买,使得一些以前从不关心体育事业的也开始关注体育。这样不仅增加了足彩的销售量,也扩大了体育的影响,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大量的预测性体育报道的文本考察发现,预测性体育新闻是一种独具魅力、具有一定新闻价值、颇受受众喜爱、规模与影响日趋扩大的体育新闻传播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体育竞赛自身的规程性、悬念性的必然反映,也是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与受众需求的必然结果。预测性体育新闻虽然涉及的是尚未发生的事情,但由于它们是经过分析客观事物的历史与现状(竞赛双方的势力,水平等)探求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其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预测。因此,有理由认为,预测性体育新闻尽管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可能的真实”。尤其当这种“可能的真实”经事实的检验成为“现实的真实”后,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新闻价值会进一步递增。体育新闻的预测性就是从”可能的真实“到”现实的真实“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与反映了体育新闻独特的报道形式和鲜明个性特征。
在信息社会,信息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闻报道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最熟悉的文体之一。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体育新闻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国际体育交流的日益增强,体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很多学者对英语新闻做了深入的研究,但仅有少数涉及英语体育新闻。英语体育新闻是新闻中的一种特殊文体,除具有一般新闻所有的特点外,自身还有许多特色,如大量使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体育专业术语、习语、省略等。因此读者阅读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那些英语不是母语的读者。本文在广泛收集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修辞手法在英语体育新闻中的应用及其表达效果,旨在帮助读者鉴赏英语体育新闻的风格,准确理解新闻的含义。
本文以英语体育新闻为研究对象,就英语体育新闻中使用的各类修辞手法进行具体的探讨。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国日报海外版》、《华盛顿邮报》、雅虎体育3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英文媒体上所刊登的体育报道。从3家媒体分别随机选取最近5年内的体育报道100篇,组成一个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观察语料库,并且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库中运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此类文体的修辞特征。
从该语料库中可以看出,音韵修辞使用得最多,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74篇使用了音韵修辞。总计达211次。
运用音韵修辞手法,可以凸显英语体育新闻的韵律感与音乐美。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外部形式。英文体育报刊为了产生醒目入耳的效果。通常会追求词语之间音的押韵、形的一致和节奏的对称。正如英国现代作家毛姆(Maugham)在总结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词有其力、其音、其形,唯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之句。”音韵修辞又有头韵、辅音韵等不同形式。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都有所运用。
这是对美国短跑明星Florence Grlf-fith的报道。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形容其跑步是既俏又快,使得整个句子简明生动且富有节奏感。
这里3个“t”押辅音韵。这句话的意思是保龄球大师们进行激烈的比赛竞争。对于辅音韵的重复使用,生动地描述了竞争的激烈,同时也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同音异义词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异的词语。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同音异义词,把两个读音相同意思不同的词有机地联系起来bd半岛官网,可以使体育新闻中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体育新闻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从该语料库中可以看出,比喻修辞运用非常普遍,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65篇使用了比喻修辞,总计达205次。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方式,在英语体育新闻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不仅会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贴切、逼真,而且也会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体育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英语体育新闻中常见的有以下四类比喻。
明喻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比较,用另一种事物作比方来表达所要说明的事物。明喻的使用能够增强对事物刻画的鲜明性与形象性。明喻包括“本体”(aubiect或tenor)、“喻体”freference或vehicle)和“比喻词”(indicator of resem-blance或simile marker)。本体指被比喻的对象,喻体指用来做比喻的对象。比喻词用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起连接介绍作用。在这里,常用的比喻词有as、like、as like、asthough等。
这里的比喻生动地刻画出大力神杯的权威与珍贵,使得语言更加形象与生动。使本来平淡的内容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悬念。
隐喻也叫暗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正如束定芳所说:“只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某一类事物用来谈论另一类不同的事物就构成了隐喻。”英语体育新闻中。恰当使用隐喻更是能带来独特的效果。如:
“Red Devil”意为“红魔”,指的是曼彻斯特联队。因为曼彻斯特联队通常被记者和球迷们称为“红魔”,而在这句话中。直接使用曼彻斯特联队的喻体“Red Devil”,形象地体现了曼联队给对手带来的威慑力。
隐喻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意蕴优美,极大地发挥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明
转喻也叫作换喻,即借用另一个与本事物有着附属或者是伴随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在转喻中,用于替代的事物的名称可以是被替代事物的属性或与被替代的事物密切相关。例如:
中国赢了这场足球赛。“China”在这里是指中国足球队,用“China”来指代中国足球队,是一种用整体来代表局部的表现手法。
从该资料库中可以看出,拟人修辞是体育英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49篇使用了拟人修辞。总计达192次。
拟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做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在英语体育新闻中适当地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可以传播情感,增强感染力,展示竞技体育的魅力,使新闻更富有人情味。例如:
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体育新闻的语言不再是枯燥的词语堆砌与平铺直叙,而是赋予语言以人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体育新闻的时候倍感亲切。
从该资料库中可以看出,对偶修辞也是体育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26篇使用了对偶修辞,总计达152次。
对偶(complete antithesis)具有整齐和谐、抑扬顿挫的美感,对偶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体育新闻的标题中。运用对偶修辞,可以强化新闻的形式美,增强体育新闻的对比特性。看下面几个新闻标题的实例:
以上两则新闻标题整齐、简洁、对称。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题意鲜明,使人读来流畅自然,有身临其境之感。英语体育新闻中运用对偶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凸现新闻的“对比性”因素,给读者带来一种差异美和节奏美。
从该资料库中可以看出,夸张修辞也是体育英语中主要的修辞手法之一,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95篇使用了夸张修辞,总计达122次。
运用夸张修辞,可以表达体育赛事的对抗性和激烈氛围。夸张(hyperbole)是从主观感觉出发。是用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将人或事的形象、特征、作用加以扩大或缩小、渲染,形象地突出人或事的特点,以达到突出事物本质,并且表达强烈的感情需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体育新闻中,夸张修辞的运用可以把简单的赛事进程表述得生动有趣,把纷繁复杂的现象表述得简洁明了,能够给读者或观众强烈的感觉冲击力。例如:
上述两个例子中,适当地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运动员全力拼杀的情景,而且表现出运动员战胜对手、争取获胜的强烈渴望。
除了上述5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外,英语体育新闻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包括双关、排比、反语、暗指、委婉语等。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都不同程度地增强了体育新闻的生动性、吸引性,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说明。
在平面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大媒体想要争夺市场,势必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作为负责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荆楚网体育报道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新闻中心,也需要做到“投其所好”,根据各媒体的特色和喜好提供相应角度的体育报道,在体育新闻的差异化报道上走出一条新路。
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几大平面媒体中,数《楚天金报》对体育新闻的视角要求最为特殊。《楚天金报》的风格是“国际视野、经济特色”,办报理念是“中国最具温度的经济媒体”,品牌认知倾向于是财经类媒体。基于财经视角的体育新闻并非绝无仅有,但要做到时时留意做出特色,在体育记者中还是颇为新颖的转身。
如果从传统的体育新闻来看,财经视角是很难兼顾到的。好在现代体育已经发展出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经济和财务体系,即使是体育经济还相对不发达的国内体育,也并不缺少相关的新闻素材。所以要切合《楚天金报》的独特视角,只要编辑记者多留心,也是有办法做出特色的。
世界体坛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尤其是在以欧洲足球联赛和NBA篮球联赛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体育新闻里不可避免地会和财经界有交集。最普通的就如每年福布斯肯定都要公布的体坛明星收入榜以及各大俱乐部和联赛的收支经济账。这样的新闻一般人也能留意到,要做出特色就必须深挖新闻素材,做到人无我有。
2014年11月初,福布斯杂志按照惯例了新的体坛明星收入榜。如果是按照一般思路,肯定是关注普通体育迷最为熟悉的足球明星和篮球明星,比如C罗和梅西的位次变化,詹姆斯的收入变迁,杜兰特天价合同的影响。但既然是要引入财经元素,我们认为,《楚天金报》对这一新闻的处理,就不应该局限于普通体育迷的视野,而要深入更能吸引关注财经元素的读者视线的内容。
根据这一思路,记者很快注意到今年福布斯体坛收入排第一位的是美国职业拳王梅威瑟。这位已经三十多岁的职业拳王已经连续三年雄踞榜首,而且他没有任何商业广告代言,世界第一的收入全是在拳击台上赢下来的。与此同时,他还拥有史上最高的拳赛收视率和上座率。
从这些素材出发,《楚天金报》11月6日刊发稿件《体坛福布斯拳王三连冠》,把为数不多的篇幅集中到这位传奇拳王的精彩人生和杰出战绩。“在2012年底打破伍兹(对体坛福布斯榜)的垄断时,梅威瑟只用了两场比赛:他在2011年9月和2012年5月两场拳击赛共收入8500万美元。”顺道提及拳击业的超强吸金能力:“在去年的一场巅峰对决中,现场价值近两千万美元的门票一售而空,收费电视用户达到220万,仅转播收入就达到了1.5亿美元。”这样的报道篇幅虽然不大,但在同期同题材的报道中视角集中且特别,也特别切合金报的财经特色。
仅仅关注与财经相关的常规体育新闻是不够的,实际上国际体坛拥有许多具有特殊财经性质的新闻,只不过通常情况下没有引起重视而已,又或是偶尔引发关注却也只关注其皮毛。对于真正资深的体育迷和关注财经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是不是真的这么难呢?其实也不一定,只不过对编辑记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已。对记者来说,要从财经角度深挖,需要对以职业俱乐部为代表的新闻主体具有深刻而长期的理解,才能在有关话题浮现的时候敏锐地抓住财经视角的切人点;对编辑来说,也需要时刻关注与财经相关的体育新闻,或者时刻保持一颗在普通新闻中挖掘特色的心。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人云亦云,毕竟《楚天金报》提出的财经概念,在都市报类型媒体中是相当独树一帜的,国内同行业是很少有人会在这方面下功夫的。
2013年10月4日凌晨,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小组赛中上演了一次焦点战役,英超新贵曼城挑战德甲传统豪门拜仁慕尼黑。按照传统的新闻视角,这是一场出场球员总身价超过9亿欧元的“星球大战”,国内媒体甚至相当数量的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都是这个身价对抗。但实际上,类似的身价对比在欧洲赛场早已屡见不鲜,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对于熟悉欧洲足球的球迷来说,单纯的身价对比实在是浮于表面;对关心财经的读者来说,简单的数字对比实际上什么也说明不了,价值非常有限。
在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当日负责《楚天金报》的编辑和记者在反复协商探讨后,选出了一个非常少见的视角。曼城的巨额阵容,是因为来自阿拉伯富翁的巨额投入,对财经界其实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但拜仁依靠量人为出等手段自己经营出一个豪门巨无霸,却是相当有意义的。为了进一步吸引财经类读者并加强可读性,记者选取了点金术、玲珑心、操盘手等形容经营奇才的名词作为小标题,以突出逢低收购、量人为出、专业化运作等隐藏于职业体育热闹表象下的财经现象和手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篇稿件也以其独到的视野和写法荣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除了关注体育新闻内外的财经元素之外,体育新闻中心还拥有其他部门编辑不易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每逢重大国际赛事,体育新闻记者都有机会远赴海外进行采访。尤其是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其影响力非同凡响。而采访世界杯的记者需要在当地逗留一个月以上,对此间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的了解机会自然也不一般。如果能善用这样的机会,也是可以做出非常具有财经特色的体育新闻报道的。
此类国际大赛主要是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亚运会、亚洲杯等赛事也有类似的机会。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大规模足球赛事,和局限于一城一地的综合性运动会不同,将涉及到东道国的方方面面,场馆建设和城市交通那是家常便饭,城际交通、社会采风都是极好的切人点。而这些素材和视角,都具备极强的财经元素。无论是专注于赛事本身的衣食住行,还是赛事之外的财经动向,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关于国际足联与南非政府达成的外汇自由兑换协议就是极好的素材。2012年的欧锦赛是波兰和乌克兰合办,这其中的交通和经济视野也可以大做文章。在2014年结束的巴西世界杯上,体育新闻中心就总结此前的经验教训,根据《楚天金报》的财经视角,专门策划了一大批财经类世界杯专题。在为期四十天的报道采访过程中,前方记者先后就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巴西中国人的世界杯、巴西的足球产业、世界杯和旅游产业、世界杯背后的利益博弈等经济话题采写了一大批经济专题,再加上对赛事举办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等现象的报道,描绘出了一幅颇具规模的巴西世界杯经济地图。这样的报道在国内媒体中倒是并不罕见,但后方编辑协调时特别注意了向《楚天金报》财经特色的倾斜,从而形成了集团军效应,效果自然格外突出。
在体育新闻中心负责的几大媒体中,《湖北日报》体育报道的面较宽,《楚天都市报》重视体育明星个人,《楚天金报》强调财经视角,荆楚网则对报道速度有着极高要求。体育新闻中心在日常采编工作中根据这些不同的特色和要求,努力做出差异化报道,从而令本集团的体育新闻报道体现出不同的色彩组合。
《湖北日报》作为湖北省委机关报,最关注的当然是湖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表现。除此之外,中国体坛受关注程度最高、成绩最显赫的女排、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也是重中之重。对于《湖北日报》的体育报道,就有非常特殊的要求。今年10月初在荆州进行的湖北省运动会,就是能集中体现这种特色要求的典型例子。此类报道中特别强调接地气,要求对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的亲密接触和深入了解,我们也拿出了诸如报道武大博士参加省运乒乓球赛的“当学霸爱上乒乓”、记录游泳小选手天真童趣的“泳池小哥俩,欢乐一大把”等贴近生活的人物速写。
《楚天都市报》的要求则不同。作为直接面向普通市民的综合性报纸,《楚天都市报》突出的是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的特点,集中在体育报道中就是专注于体育明星,突出话题性。针对这个思路,《楚天都市报》在世界杯期间有别于《楚天金报》的财经专题,转而在球星和普通人身上做文章,推出了囧在巴西系列采访手记。这个系列通过记者在巴西遇到的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所谓“囵人囧事”,刊发了行路篇、航班篇、酒店篇、消费篇、通讯篇等系列报道,趣味性和可读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和以上平面媒体不同,荆楚网作为网络媒体,在速度上的要求是压倒性的。在写法上,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殊属性,不是每个读者都会点开所有稿件链接了解相关细节的,因此每条网络稿件都要求具有完整的新闻要素。也就是说,即使是做专题策划报道的辅稿,也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交代基本的新闻要素。
新闻媒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充当着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要想完成这一使命,核心是要把握八个字“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媒体的职责是育人。媒体人要做到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需,说老百姓想听爱听的话,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传输形式,这里有个准则要把握,即导向是根本,真实是生命,特色是活力,文化是前提。作为文化传播工作者,要能够准确把握文化美的内涵,将更多的美传播于众,同时要掌握比较的方法,通过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阅历的积累,社会实践的积累还有自身勤奋的积累,做到以文育人。
媒体的职责是“化人”。如何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其实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当前,媒体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走转改”活动,就是要新闻人真正沉下去,到民间去,到基层去,到老百姓当中去,去寻找真正的美,去寻找底蕴和根脉。
热,即选题要热,要选围绕大多数人关注点的评论作品。选取影响大的新闻热点,是做好新闻时评的重要前提。新闻时评写作要有一种敢于碰硬的精气神,要敢于写热点问题。因为时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敢碰热点问题,评论将失之于空泛。
快,是时评的新闻属性决定的。新闻时评,属于新闻评论,必须坚持最基本的新闻规律,必须姓“新”,要快字当头,快论快评。好的新闻时评,应该是当日新闻次日见评,这就要求时评作者保持足够的新闻敏感,反应要快。遇到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要反应敏捷,有一种迅速判断的能力,善于在新闻出现的一刹那,迅速形成一种观点。这就要求时评编辑和评论员,平时有深厚的积淀,这样,关键时刻才能有较强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判断力。
准,是指看问题要准。时评作者写文章其实和医生诊断疾病相似,时评作者看问题如果出现偏差,所写所论,就是在做无用功。
狠,就是党报新闻时评要有一种深度,能“入木三分”,绝不“蜻蜓点水”。新闻时评,必须在“准”头之外有“狠”度。当今许多社会问题,大家并非不明白其“因”,要害在于找到化“因”的方式方法。
我们今天所处的新媒体时代,堪称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说,谁抓住了受众的眼球谁就赢得了生存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媒体就要被受众的“眼球”所左右。如果媒体都染上“眼球情结”,唯“眼球”是从,生态就会在人为的“拔苗助长”和“乱砍滥伐”中不断被破坏。
“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产妇疑因少送红包被缝”、“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这样的新闻曾经紧紧抓住了社会的眼球,引起强烈关注。尽管它们最后都被查证为不实,但医院、执法人员等受到公众的强烈质疑,他们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较大损害,社会对他们的负向情绪也已形成。
媒体的影响不可低估,在网络时代,尤其如此。一条新闻,一个观点,一处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细节,只要切中大众关切,就可能迅速形成强大声势和影响,从而促进一些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如果滥用法则,甚至违反新闻传播规律,则可能对公众和社会造成较大伤害和损失。因此,媒体从业者不能“捕风捉影”、“哗众取宠”,要坚持新闻专业守则,不轻信、不盲从,清醒、理性、冷静、踏踏实实做新闻。
1、眼界要高,眼睛要低。做好民生新闻,要放低眼睛、多关注弱势群体。但是如何在低处看到有意义的东西,寻找最贴近的角度,即要写出高眼界的新闻,却很难做到。因此,要搞好民生新闻,就必须具有升上去俯瞰、沉下去打捞的能力。
2、采访有方,监督有力。民生新闻有很大一部分是监督报道,这类报道的选题只有具备了对更广泛公众利益的切身相关性,才具有展开批评调查的基础,报道也才会具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报道中,特别要注意牢牢把握监督的主动权,对监督报道尽可能地做到问题有提出、有反馈、有解决。
3、学会跟踪,善于捕捉。民生新闻要更多地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要尽可能地分析这些事件与相关事件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可能对读者产生的重要影响,及时组织跟踪报道。在进行具体的报道时,要注意多利用新闻的背景材料,学会用背景材料多角度揭示新闻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的享受,体育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运动也已然成为了人们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信息,体育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媒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来的新媒体,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今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彰显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独特优势。什么是新媒体?其是指除去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外,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手段,以及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它们在报道时以全方位的形式、多视角的内容传播奥运新闻和民众的反应,最终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最佳传播成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渠道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形态。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移动通讯类:如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等;互联网类:如虚拟社区、博客、微博、微信、各大网站、电子邮箱、QQ等;新电视技术类:如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它们都是依据数字信息技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因此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与时效性、交互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等主要特点。
新媒体的即时性与时效性,表明了其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就现在的网络及数字技术而言,网民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和及时接收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计划性的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无时间和无地域限制的传播。在重大的体育赛事传播上,新媒体的运用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例如央视影音App、腾讯体育等,这些网络直播平台会以最快的速度,滚动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更是热衷于这种方便快捷的观赛体验。新媒体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和交互性的特点。以往的传统媒体处于强势主导地位,单方面决定受众接受什么样的信息,用户很难进行信息好坏反馈,交互性相对来说很差。在新媒体语境下,体育信息的传输是双向或多向的。每个网络用户都具有信息交流的权利和平台,用户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例如当下较热的微博平台,通过微博传播体育新闻,用户不仅可以轻点鼠标轻松获取体育信息,也可以通过关注、转发、编写信息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来,其交互性的强度是前所未有的。新媒体使体育消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接收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快捷。比如一些门户网站、手机体育App等,只要你想知道,随时随地点开手机,就可以获取你想知道的体育信息。新媒体的便携性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观看现场比赛实况的需求,使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式从静态变成了动态。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传统媒体任何信息时,信息没有对特定的人群,不具有其针对性和专门化。和传统媒体相比,在面对海量信息资源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专门化的信息,使用手机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和急需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和相关网站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受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新媒介的演变越来越具有“人性化”趋势。从手机媒体的传播性特征来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赛事信息,由被动接收转换为主动选择,实现信息的分众化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不同的受众都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体育赛事信息。这种人文关怀式的传播,更易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被受众所接受。
重娱乐,轻信息,缺乏新闻信息的该有本质属性——真实性。由于新媒体高度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缺少新闻信息的把关人。有些网站媒体“唯速主义”,为了抢头条,为了提高点击率,制造轰动效应,播报的体育信息过度娱乐化,不偏重体育信息本身,而将重点放在了运动员的隐私及花边新闻等方面。强加娱乐性的装饰手段,使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发生质的变化,严重影响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公信力。信息监管力度的缺失及不足,使得基本上掌握这种信息技术的个体,都可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网络技术的虚拟化和个人化,大大增加了信息监管的难度。并且一些公民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念恶意传播低俗、血腥的内容且屡禁不止,更有网民盲目跟帖,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导致了许多体育新闻偏离了真实性,同时也影响和侵犯了许多体育明星、机构等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内容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度和创新。真实性是任何新闻信息都要遵循的原则,任何凭空捏造的新闻消息都不叫新闻,体育信息也不例外。而新媒体自身的特点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为虚假信息提供了可能的存在空隙。新媒体时代是个高度开放的“世界”,是信息者传播、发表个人观点不受任何机制限制的平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进行消息,没有约束的自由,使各种虚假消息、过激负面的言语横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体育价值观的扭曲。
在现代科技进步中,新媒体的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手段,因自身独特的优点和传播特质而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追捧,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大众观看体育比赛、获取体育新闻的方式。在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体育新闻信息的同时,对于其消息影响的分析不仅要考虑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的原因,也要从传播学基础理论的角度考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体育新闻传播一次次有了新的改革和质的飞跃。新媒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所特有的优点,实现二者的最佳整合和互补。
[1]蔡明亚.手机媒体发展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J].体育科研,2010,31(4):16-17.
[2]顾若兵,张卓.北京奥运新媒体的实践及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未来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9,30(5):24-26.
然而,近些年由于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及某些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滑坡,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一股浮躁之风,出现了许多与新闻报道的初衷和体育的本质相违背的不和谐音。这极大地损害了体育新闻媒体的形象,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方向不相符。如何体现体育新闻的和谐之美呢?
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是体育新闻和谐之美的基础。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除了以新闻价值为标准,更应当考虑社会影响。
当前体育新闻界的一大硬伤就在于假新闻泛滥,各种传言沸沸扬扬,令读者不知所以。对于真实性的亵渎是新闻报道最大的悲哀,也必将丧失受众的尊重。
掌握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恰当尺度是协调体育新闻报道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另一关键所在。在目前的社会以及媒体的传播环境中,新闻娱乐化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受众的客观需求,也是丰富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重要手段。但是娱乐化应当以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和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标准,过度娱乐,将庸俗当通俗会使得体育新闻的品位低下,格调不高。
新闻报道的真实包括细节真实与宏观真实两个方面。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共存是体现体育新闻宏观真实的关键。只注重正面或者只报道阴暗面都不是体育的真实面貌。在足球职业联赛创办初期,火爆的球市直接拉动了体育报纸的市场,当时体育报纸的发展可以用“持续膨胀”来形容,各种名头的体育报纸纷纷进入市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国足世界杯出线,体育媒体迎来历史上最绚烂的时刻。但20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开始进入中超年代,也进入一个历史性的低谷期,足球新闻中“假球、黑哨、、”等字眼频频出现,各媒体纷纷炮轰足协。这些众多负面新闻在葬送中国足球的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体育媒体。此外,许多媒体在年终都会推出“体育界大事件盘点”。对于体育事业体制、现状的反思是必要的,但内容几乎都集中在负面新闻上,显然对于读者是极大的误导。受众透过新闻媒体所了解的体育界一片黑暗,而这决不是体育的线.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和谐统一
新闻媒体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不光表现在数量比例上还表现在质量上。对竞技体育,媒体不但传播事实,还经常配以大量相关因素的深度分析,长时间连续报道,有时引导受众争论得热火朝天。而对群众体育,多数只是简单铺陈表面事实就完事。比如,只说一下某地群众体育设施缺少,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报道以后该地方有什么反应,很少再有只言片语。
“世界有多大,体育就有多大”,体育的精神和魅力是超越区域和国家的界限的。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媒体受到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只关注本国本地区的选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即使获得金牌也得不到应有的宣传和重视。
以“十运会”为例,很多体育记者只报自己省市运动员比赛的情况,对其他省市运动员的表现却不闻不问,致使自己报道的视角窄,新闻资源匮乏,多数省内媒介的新闻内容同质化。
悉尼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中心议题就是“我国选手战绩”,没有一条新闻是有关国外选手夺金的内容。而《纽约时报》对头版头条的选择,其首选并不仅仅以美国队夺取金牌为唯一的“报头”取舍,而是以奥运赛事期间当日最具有新闻性的新闻事件为其首选。内容包括罗马尼亚、中国、日本等国的新闻。体现了作为国际媒体的风范和眼光。狭隘的报道视角会使得体育事件的真正价值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体育比赛的功利化的倾向,这与比赛的精神和初衷不协调。
体育文化总是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与相互影响中走向繁荣,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视角应当和谐统一在新闻报道中,促进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
在历届奥运期间,我国报纸媒体,每天的头版头条新闻都是中国选手的夺金或赛事情况报道。奥运会前后十几天下来,对中国受众的新闻导向即是,奥运会就是看我们能拿多少块金牌。奥运会比赛就仅仅是金牌的比赛。
失败是体育的一部分,对于失败者的尊重是体育新闻报道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平衡“金牌”与“奖牌”,“成功”与“失败”的报道比例,对于培养成熟的体育受众和成熟的民族心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体育是美的运动,体育新闻报道是美的报道。而现在的体育新闻报道,看到的仅仅是比赛的结果或者强烈的个人意见表达。
由于单纯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信息量,体育新闻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几乎得不到体现的空间。或许由于电视直播的影响,报纸媒体的体育新闻稿件在对于比赛精彩瞬间的捕捉和激烈过程的描述方面显得尤为弱化。这是体育新闻写作的退步。美的体育新闻应当追求信息量与感染力的和谐统一。
体育新闻如何体现“广”?体育新闻所报道的对象必然是体育活动、与体育相关的人以及人的事,求广就必然涉及多数的体育项目,涉及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从整个体育新闻报道来看,大众化道路的“广”不是单指当前受众普遍所关注的体育信息,体育新闻还应关注受众普遍参与的,但不为公众所知的体育信息。譬如可以从基层体育开始进行报道,让受众了解那些优秀体育健儿所经历的过去种种境况。不但能“广”,而且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中国的体育迷们在理解某些项目的失利时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报纸对基层体育的介绍也可以让他们更清楚地把握中国体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另外,在某些大项上也可以挖“全”,如足球中的中甲、女足、篮球中的“街篮”等等。因此可以说体育新闻的“广”是引导受众走向“全知”,而这也是现阶段体育受众自身所迫切追求的。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目前有近 20 所高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为新闻学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创办于 2005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初步构建并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2012 年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开始实施 2013 版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之规范化和系统化,并突出和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新闻学是特别强调应用的人文学科,体育新闻专业更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对专业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对采写编评及摄录采播技术与能力的要求,实践能力也恰是体育传媒行业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只有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又能胜任各种岗位技能操作和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其次,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要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出发,提出本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将其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在 2013 版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系统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专业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了解新闻与体育行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在新闻、出版、宣传领域从事策划采编、媒介经营管理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新闻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围绕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体育新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性,突出了应用性,将体育新闻专业的 23 门专业必修课分为三大类,学科理论课程、技术性的实务课程及实践平台课程。
理论性课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等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以点带面着重介绍重要的理论,其余内容通过课外阅读书籍和讨论,研究论文等形式完成。如《中外新闻事业史》首先为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挑选重要史实和人物精讲,其余内容以作业和课外阅读形式进行,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查找报纸原件,探寻历史人物足迹等方式来还原历史,并在课上进行讲演。
对技术性的实务类课程如《体育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体育摄影》、《体育赛事报道》等增加了课程种类及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周。每个重点实务环节必须进行实践练习,如在《体育新闻编辑》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教学开始阶段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设计并完成一份报纸”,每人要从报纸的媒介定位、产品设计、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稿件的分析与选择、稿件的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版面设计bd半岛官网、实际版面制作几个环节,将报纸从设想到完成一份真正的报纸,实践整个报纸编辑环节,实现了人人动手、一对一的进行实践操作与指导。
实践平台类课程如《电视摄像与编辑》、《图片编辑》、《电视节目制作》、《体育播音与主持》、《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依托实验室将三分之二的教学环节安排在实验室或课堂之外,所有课程都要安排各种作品的实践,期末试卷不做纯理论与文字考核。
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是推进体育新闻专业改革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得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新闻专业计划建设及升级演播厅(包括录音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平面排版与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体育主持模拟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这六大实验室针对不同课程和实践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功能,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提高使用效益。从功能上看演播厅、电视编辑实验室、体育主持实验室将直接服务于电视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体育播音主持》等课程,平面排版设计实验室与摄影实验室服务于平面媒体模块课程包括《图片编辑》、《新闻编辑》、《摄影基础》等课程,新媒体实验室服务于新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同时,实验室与实训基地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帮助学校及其他专业进行技术培训、会议保障、科研与科技服务等工作,使得实验室成为学校科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为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要求,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堂活动将密切结合体育新闻专业的特点,利用体育学院的体育术科项目优势,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项目,为今后从事相关项目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可以丰富课外生活,加强身体锻炼。第二课堂提供了足球、篮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在固定时间提供场地,由运动训练专业指导员进行辅导。其次,针对专业技能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如海报设计大赛、报纸版面设计大赛、体育解说员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校内实践活动,能够对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同时,还与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全面合作,建校内实习平台,提供志愿者,新闻宣传等服务。
此外,赛事志愿者活动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特色,每年在北京举行的“克中国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羽毛球冠军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中,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已经成为了固定的志愿者团队,在赛事期间提供了球员接待、赛场服务、票务服务、场地保障服务、媒体服务等工作,在多种志愿者活动中,许多学生通过接触赛事、球员、规则、体育记者,对赛事流程,运动项目,培育兴趣爱好,新闻技能实践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已经成为该项赛事的准专家。
在校外实习方面,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相继与《北京日报》体育部、中央电视台《体育星探》栏目、人民体育出版社、《田径》杂志社、乐视网等 20 余家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之前全部为毕业论文的形式,大部分毕业论文更偏向于理论和科研性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考核明显欠缺。在新版的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明确细化,毕业设计可以以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两种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对选题、格式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据论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作品可从平面、电视、新媒体三个模块中选择相应的新闻作品做为毕业设计,同时对毕业作品在设计、主题、数量、规范、展示等方面提出要求。
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体教师,要形成联系实际,以实战出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是体育新闻专业的基础工程和根基,对实践教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逐步整合教师资源形成平面、电视和新媒体三个研究方向,争取每门课程能够由两到三名教师进行讲授互助提高,形成专业强势。
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鼓励教师横跨两个或三个研究方向。每学期对教师要进行单独或集体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运动项目知识培训、摄影摄像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新媒体行业进展培训、电视包装培训、演播室节目创新、平面创意培训等等,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教师及实验室进行表彰和奖励。
在教材编写方面,目前已经有两套系列教材,体育新闻传播系列教材及体育新闻实训系列教材,同时对国外体育新闻实务研究的系列著作正在编译中。届时将形成三套系列教材,能够对体育新闻专业实践从理论和实务层面进行指导,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科学管理必须要有规章制度进行保障,为使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精神下,将逐步修订和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第二课堂管理规定》、《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新闻实验中心管理规定》、《新闻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规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基本条件。
[1] 郭盛,黄刚,王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思考[J].教育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