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com体育新闻报道范文10篇美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是与美国的体育运动同步发展的。在最初的150年里,美国人对体育运动并不重视,业余活动的休闲性更重于竞争性。到了18世纪末,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急剧升温,体育运动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新兴力量,由此带动了体育新闻的发展。
1829年,美国第一份运动杂志《美国与运动杂志》问世。19世纪30年代《时代精神》等运动刊物的问世,预示着美国的体育新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830-1865年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体育新闻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的便士报上,体育报道,尤其是关于、冰球、职业拳击的内容被广泛采用以吸引读者。不过在那个时候,体育报道大多是由报社其他部门的记者撰写的。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范围也不断拓宽。19世纪70年代,体育报道开始了有别于其他新闻品种的第一步。《纽约世界报》率先成立了专门的体育部。很多大城市里的主要报纸聘用了受过专门训练的体育编辑,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体育撰稿人,风行一时的报刊对体育新闻尤其重视,其俚语话和幽默诙谐的风格也逐渐成为大多数体育报道的风格。1895年,《纽约日报》为了扩大发行量,开辟了第一个体育版。自那以后,在很多报纸上,体育报道渐渐有了单独的版面、独特的版式和写作风格。
1920-1930年被认为是美国体育新闻的黄金年代。1890年时,体育报道在一张报纸中的比重,平均只有4%,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比重升高到了16%。体育运动成为整个商业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体育新闻报道的市场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体育报道的重点开始从大动转移到职业运动,体育新闻的报道范围也从传统的棒球、拳击、等项目扩展到职业橄榄球、职业篮球等项目。1945年,美联社专门为体育新闻报道设立了一条专线电缆。两年之后,地区性专线电缆投入使用,这进一步使体育新闻的报道范围从大城市扩大到其他地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电视的介入,印刷媒体的体育新闻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兴趣不再只集中在赛场,记者们开始注意到会议室、训练馆等地方。“结果,电视的出现不但没有取代报刊的体育报道,反而促进了其报道的力度。”
美国的报刊无论大小,都对体育新闻报道极为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体育新闻报道在整个报纸新闻报道中所占据的较重,也体现在每个报社体育部记者和编辑人力资源的配置上。
美国的报纸通常都有好几叠,几乎不论什么报纸,不论哪一天,体育新闻都有专门的一叠。美国报刊重视体育新闻,不仅体育新闻的量比较大,而且体育新闻的地位也比较高。在《今日美国》这样著名的大报上,重大的体育新闻常常被放在第一版的显著位置。
曾有人作过一个统计,“随机抽取的12周60份《今日美国》报中,头版关于全美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有41次,其中有21次是在头版正中以2到3个宽栏的篇幅加以报道,且都配发了大幅彩色照片,十分抢眼。其余20次在报头左边或右边以小幅图片的方式加以简介,具体内容在体育专栏中加以详细报道”。即使是《华尔街日报》这样纯粹的金融类报纸,现在也在其周末版中辟出了半个版的体育新闻。
著名的《华盛顿邮报》有大约800名记者和编辑,其中体育部的记者编辑有七八十人。《巴尔的摩太阳报》大约有150名记者,其中体育记者有20多人。在笔者走访过的一家社区报纸中,总共15名记者中,有5人是体育记者。这样的人员比例,远高于我国一般综合性日报体育部人员的比例。
美国报纸的体育报道有其鲜明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报道主要集中在棒球、职业篮球、冰球、拳击、橄榄球等少数几个美国大众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上,而大多数其他的运动项目(被称为minorsports)在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上很少涉及。可以说,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体育新闻报道相比,美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涉及的项目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尤其显得独特的是,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欢迎的足球运动,在美国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很少提及。而且,即使是那些受美国人欢迎的运动项目,其报道也主要集中在本国的比赛上。事实上,财力远比中国报纸雄厚的美国报刊,几乎很少派记者赴海外采访各种项目的世界锦标赛。
另一方面,在这些相对数量较少的运动项目上,美国报刊体育新闻报道的范围又显得较为宽广。除了日常的重大赛事以外,俱乐部的经营、球员的转会以及球员吸毒、斗殴等花边新闻都很常见,涉及到著名运动员的案件更是成为美国报刊竞相炒作的焦点。美国报刊体育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在美国报刊的体育部里,都设有专门采访学校体育的记者。美国报刊认为,学校体育贴近读者,会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因此他们不仅花较大的力量报道中学、大学的篮球联赛、棒球联赛等,甚至辟出专版刊登学校体育的成绩和纪录。这在其他国家的报刊体育新闻报道中是难以想象的。
中美两国的体育新闻报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赛事报道在两国都是体育新闻报道的重点,尤其是重大赛事。新闻媒体将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体育活动作为提高自己声誉的重要手段。奥运会等重大体育活动对于新闻媒体越来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毫无疑问,中美两国报刊体育新闻报道的差异要远多于共同点。
首先,从整体格局来看,中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综合性日报弱、专业体育报纸强的特点,而在美国,恰恰相反。总的来说,美国的报刊市场是一个地方性报刊市场,真正的全国综合性日报只有《今日美国》一家。美国的新闻媒体非常注重地域的接近性,认为这是仅次于趣味性的新闻要素,因此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专注于本地的新闻报道。现代报纸学指出,报纸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读者也有明显的地域亲近性。美国报业经济学专家ROBERT·G·PICARD在《媒体经济: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谈到:“报纸生来就是地方性产品,它通过传送与特定的地理区域有关的新闻和广告而与之打成一片。”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唐诺·葛瑞姆称:“我们的经济学原理是设定地方性报纸。我们知道我们也许能在全美国销售很大数字的报纸,或者全世界,但我们完全没有兴趣。”美国报刊整体的地方性倾向,决定了全国性体育报刊的困境。雄心勃勃的《国家体育报》在创刊18个月之后就关门,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据统计,从1985年到1999年,我国的专业体育报纸从12种发展到40余种。2001年上半年《体坛周报》的发行量已达280万份;《球迷》、《球报》、《足球》都成为2000年报业发行排行榜的领先者。相反,综合性日报的体育新闻报道依然处于弱势。“多数日报办体育新闻历史不长,还不能说已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采编队伍。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日报普遍不大重视体育新闻,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综合性日报仍不是全部设有固定版面每天报道体育新闻,有些日报的体育栏目还处于每周一期的副刊性质。”
中国综合性日报在体育新闻报道上的薄弱,使专业体育报刊获得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同时,相比较而言,中国人似乎比美国人更关心自己的城市以外的事情,这使中国全国性体育报刊市场的形成成为可能。“《体坛周报》和《足球报》的发行量都是相当惊人的。它们能有这么大的发行量是因为它们面对的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在广大的体育迷中,虽然有强烈的主队意识,但由于体育比赛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这就使他们即使更关心自己主队的情况,也会关心整个比赛的赛况和其他队伍的情况。这对体育传媒来说,使他们有可能突破地域的局限,直接面对全国性的大市场,从而获得惊人的发行量。”
其次,两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呈现不同的风格。总的来说,中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更强烈的感彩,而美国的体育新闻报道更注重客观性的要求。中国的体育记者存在一种通病,即评论时多意气用事,情绪化的词句较多。也正因如此,一些记者养成了写新闻稿件的套路,赢了就喜,输了就批,绝对的将比赛的胜负作为写报道的标尺。
“以情感人”是提高新闻质量和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新闻传播所需要的。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回避感彩。体育运动伴随高度的情感体验,体育新闻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受众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候,随着比赛的胜负,受众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但是,记者过分地放任自己的情感流露,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如果对事实认知错误,情感投入发生偏差,就会放大情绪的负面效应,引起人们感情的失控。中国的体育新闻报道的一大问题,就是记者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一个球队的球迷,以自己球队的胜负为喜怒,并在自己的报道中宣泄这种“球绪”。这样的报道心态,是记者不恰当宣泄感情的体现。
相比较而言,美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感彩要淡薄的多,对于过分情绪化报道的危害也有更深刻的认识。美联社第一位驻华盛顿记者劳伦斯·格布莱特于1862年这样写道,“我的工作规则不准许我对任何事实妄加评判。”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认识到,体育记者不能成为一支球队的“啦啦队长”,要求在报道本地球队时保持更中立的态度。“体育记者和编辑充当主队啦啦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体育记者是以严肃、挑剔和细致周到的态度来从事自己的工作的。”
《体育新闻报》的前任体育主编迪克·卡依格尔批评说,在比赛双方发生争执时,体育记者经常不能客观而全面地进行报道,提供双方的观点。“他们常忘记了比赛是在两支球队之间展开,而不仅仅是主场球队的比赛。”美联社前体育部总编威克·滕伯认为,“体育记者长期以来一直是球队的啦啦队长,而教练和球员也因此期望报社成为自己的战绩记录本,并在报道中宣扬自己球队的明星。可能还需要10年的时间,人们才会认可体育记者作为记者的身份,结束当球队公关人员的局面。”美国体育新闻的这种变化也招致了一些批评,例如《圣路易斯邮报》的体育编辑鲍伯·布罗格认为,现在的体育新闻风格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前是一味吹捧,现在则是一味地指责。“如果以前的体育报道让人感到肉麻的话,那么如今的报道则又显得过于尖酸刻薄了。”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转变的方向是正确的。
预测性报道是依据现在和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按照我们一般所遵奉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预测性报道中所体现的应该是新近发生的对未来具有预测性因素的事实的报道,它基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对未来尚不完全可知的事情进行一种分析、推测。其基本的新闻内核还是基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那些尚未发生的预测性内容。预测性报道到底该怎样写呢?关键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态度,一个是方法。态度问题是老生常谈,进行预测性报道时,在认真严肃的前提下,需要突出的主要有三点:(1)论之有据,坚持审慎原则。预测性报道的基本新闻内核是已有的事实,推论应从这些事实而来,预测一定要慎重,坚持理性的推断,避免个人情感的影响。(2)全面、平衡是新闻客观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在预测性报道中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低级错误。(3)合理推断,严密求证。在掌握行业规则的基础上,分析报道对象的历史与现状,深入到竞赛各方的实力对比、心理状况等方面去,探求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美国社会预测专家约翰奈斯比特采用一种独特的“资料分析法”对美国社会趋势进行预测,《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定量分析的工具,譬如,统计学、分类模式、电脑计算等等”,“借助这些方法去洞悉事理,靠他们来显示、阐明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关系,揭示各种趋势,提出范围很广的种种可能”。西方的预测性报道往往是建立在调查统计、抽样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的,以数据处理统计软件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保障。就目前我国的预测性报道而言,大多采用的是个人经验判断和专家权威意见模式,依据个人或专家在某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来直接预测未知事物的趋势。但它较多受制于个体经验、知识以及利害得失等因素,主观性过强而客观性、科学性不足。所以,对我国的记者而言,还需借鉴西方的新闻预测经验,掌握一些预测技术和预测方法;还需要作长期的资料数据的收集积累。
2007年10月23日,山东《半岛都市报》网络版有一则易建联在NBA雄鹿队的预测性报道,题为《雄鹿努力提升篮板能力易建联将变“篮板狂人”》。文章专门分析了该队今年在篮板球方面的前景,表示:“今年雄鹿队一定会有改观,他们选来了身高2.12米的中国大前锋易建联,他有极强的争抢篮板的能力。”这篇报道的背景是,在此前的比赛中,易建联表现突出,打出了他到NBA后发挥最好的一场比赛。篮板球达到了l2个,这使得球迷对他的期待陡然增加。于是,作者也“适应读者的心理需要”,开始不着边际地预测分析。论实力,易建联当时面对的是能否在NBA站稳脚跟的问题,还远远不到“篮板狂人”的水平。而在这个耸动视听的标题下面,文章中根本找不到关于“篮板狂人”的说法,而且“今年雄鹿队一定会有改观”的说法也太为主观。后来的事实是,紧接着的几场比赛,雄鹿队和易建联的表现都差强人意,篮板球方面也无任何突出之处。
既为预测,当然有可能准确、有可能不准确。但是,上面的报道,不是预测准确不准确的问题,预测在这里仅仅成了一个外壳,实质是借着预测“未来的事实”,从主观预设出发,迎合受众的心理和情绪,进行片面、夸大、煽情性的报道,结果往往与尔后的事实大相径庭。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曾针对“新闻”说,它“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在这里,我们不妨称上面的现象为一种隐性的“新闻”。
首先是利用了预测性报道的弹性空间,既为预测性报道,就难免有不准确的时候,毕竟在预测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中。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肯定是会有一定距离的,这就使预测性报道的准确性具有了一定的弹性空间,给各种非科学、非理性的预测留下了可乘之机。从受众接受的角度看,预测性报道首先基于一定的已有事实,满足了受众的部分需求。至于预测结果,出现失误乃至于错误似乎都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受众对于预测性报道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宽容。许多预测性的体育报道恰恰是利用了这些因素,又向前迈了一步,偏离了真正的科学预测。其次是预测方式的作用。弹性空间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预测方式才是导致隐性“新闻”的直接因素。预测性报道需要掌握充分的资料、依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严谨的分析,对记者的经验、敏锐性、洞察力等都有相当程度的要求。正是记者从主观情感出发,而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才会出现煽情、臆测等结果。再次是体育报道泛娱乐化的影响。近些年来,社会文化的娱乐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体育新闻在传播内容上也表现出日益显著的泛娱乐化趋势,如报道题材的广泛化、体育人物的明星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新闻传播符号的丰富化等特征。观众对体育新闻的消费,早已不局限于体育本身的紧张、刺激、富于观赏性和感染力,体育圈也正演化为另一种娱乐圈。这种娱乐化倾向使夹杂在预测性体育报道中的新闻更加隐蔽,而体育比赛的真正魅力,则在这种娱乐化的影响下被削弱了
对于新闻的判定选择要看其新闻价值,即“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兴趣的素质”,其价值标准为:真实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也必然具有这些共通之处。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都是体育报道的重要价值,而真实性和趣味性尤其富有内涵。首先,无论何种体育比赛,一旦失去真实,则其价值和吸引力立即大打折扣,看看世界范围内假球、黑哨、兴奋剂等对体育的危害,就可知真实性对其有多么重要。有真实才能产生悬念、激烈等吸引观众的直接因素。其次,体育比赛的趣味性内涵丰富:如竞争性、挑战性、体育明星个人的魅力等,使体育新闻具有了强烈持久的吸引力。体育比赛的输赢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的赏心悦目所带来的体验和享受要更深刻,真正的体育迷,更懂得欣赏体育比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结果。所以说,这种浮夸的“新闻”手法在预测性体育报道中的使用,只是在浅层次上满足了一些受众的需要。真正能吸引受众的,要靠体育本身的魅力,需要将体育比赛的焦点、关键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本文以同城都市报的《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为研究对象,以三家报纸大运报道为基础,选取8月11一25日为期十五天(开幕前一日和闭幕后一日)的大运报道为样本,将在此时间内的三家都市报上有关大运会报道的主题和体裁的新闻、评论等列为分析样本,然后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数据、图表和文字等来表达。
通过对三报关于大运报道总量查阅统计,以及对其中文字稿量和版面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三家都市报在大运报道中的规模,形式、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不同,从横向上研究大运报道的规律与特点,为今后大型赛事报道提供参考。
2.1三报大运会报道文字稿量分析大运会在家门口举办,作为本土媒体,晚报、特区报报和商报单从报道的数量来看,三报大运会的文字稿总量就达到2456篇。其中特区报大运会报道文字稿量达到996篇,高居榜首;晚报以803篇占第二位;商报文字稿量为657篇。从三报占文字稿总量的比例来看,特区报占三报大运会报道文字稿总量的41%,比重最大,大大超过晚报33%和商报26%的比例。与其他两家媒体相比,特区报消息条数多、信息量大,总版面243版,平均每版为4-6篇,甚至更多。超大的信息容量是特区报的一大特色,也是其最大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则之一。从具体时间分布上来看,在8月11-25日期间关于大运会报道的文字稿数量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晚报、特区报、商报日均发文字稿量分别为53篇、66篇、44篇。三报在大运会期间每天的报道量变化不大,在平均量上下波动,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出现报道量不均衡和大起大落的现象。这表明同城都市报对大运会的关注度都比较高,报道态度基本一致,这也符合大运会作为世界性大型综合体育赛事能够吸引国内外媒体关注的事实。
2.2三报大运会版面分析从版面的数量上来看,晚报大运会报道版面达到252个,自8月11发出“大运全媒体报”特刊后,共发版面216个,“今日关注”专版24个,无论版面总数特刊版数都位居第一位。三家报纸,都采取正刊、特刊分开发行的办法,在正常版不变的情况下晚报、特区报、商报分别加出“大运全媒体报”、“大运特报”、“嗨大运”特刊,说明对此次大运会报道的重视。都市报是否可读及易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版面的编排。经过统计,晚报在其头版报道最多,在处理上采用大幅通栏彩色照片放在头版头条,版式简洁大气,体现出明显策划意图。商报除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图片及消息导读外,还刊登奖牌榜;特区报的头版则重视标题导读,对大运会的报道也多采用导读或是导读配小图的形式,整个版面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总体来看,三报不同的版面设置反映三报对大运会报道的态度。体现出都市报媒体报道手段和方式的多样,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发挥媒体的引导、宣传功能。
对各报报道立场的探讨分国内和国外两部分。中国作为大运会的东道主,将主要赛场设在深圳,而三报作为主办城市的都市类报纸的报道立场,则能直接体现出都市报的报道视角及报道站位。表3对三家报纸大运会报道立场进行了统计归纳。由此可以看出,三报的报道站位各有不同,晚报的报道视野开阔,站位国际,放眼世界,打破了传统赛事报道地域化倾向,关注国内和国外运动员的稿件比例为98:120,关注国外运动员的稿件数量超过了关注国内的10个百分点,而且专门设置了“老外说大运”的版面。而相比之下,特区报和商报的报道触角则主要集中在国内的运动员身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化报道倾向,以商报表现得最为明显,基本上都是对国内的报道,关注国内运动员的比例高于国外1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都市报大运会报道中“以我为主”的倾向有了弱化趋势,在报道本国运动员和项目成绩的同时,也对国外的运动员和赛事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总体来看,“地域化”色彩仍然很浓烈。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作为竞技体育的职业足球联赛,以其紧张激烈、场面壮观等特点成为体育媒体关注的中心,因其比赛过程斗智斗勇、比赛结果充满悬念而成为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是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其官方英文名称是ChineseSuperLeague,简称为CSL。该联赛开始于2004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有了庞大的观众群体,并引起了众多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由于该联赛被定位为“中国最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简称为中超联赛),因而观众寄予的期望值也特别高。然而,其发展至今并不如前期那么火热,究其原因,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过度渲染与其实际发展的相对滞后不无关系。综览当今的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各类体育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上都可见到相关内容,凡是有职业足球赛事,无不竞相报道。竞技体育赛事成为体育媒体报道的重心,而职业足球联赛又成为重中之重。以电视为例,可以将职业足球联赛激烈的对抗场面和运动员斗智斗勇的心理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甚至有人指出“像《足球》、《体坛周报》等纯粹的市场化体育报纸已经不再报道有关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方面的内容”[2]。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基本上反映出体育新闻报道侧重于关注竞技体育的情况。这种发展趋势从原因上分析,与其说是受到商业利益和消费主义的利导,不如说体育新闻传播已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并且是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向。
随着体育新闻报道主体的逐渐转变,传播者不再是“权威”,而是信息的采集、制作、者。体育新闻媒体对职业足球联赛的报道也逐渐打破“从传者到受众”的禁锢,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走向一种和受众平行对等的状态。这种转变是对受众的尊重,也是对受众需求的关注,这种发展趋势是一种良好的市场化发展状态,受众不再处于信息接受的被控制状态,而是处于被关注和被关心的状态,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3]从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更加关注“人”了,这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对人的价值的关切,是对人类自我的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对受众需求的关注和对运动员的尊重,不再局限于足球事件本身,而是更加深入关心、理解、分析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情感因素。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中,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暴力语言或制造八卦新闻来吸引大众的新闻报道已经很少有了,而关于“人”的故事和关于“爱”的故事大大增加了。以人性的视角观察竞技的舞台,关注成功与荣耀背后的人生,理解与谅解失败或失误,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已经越来越为媒体人所践行。毕竟,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在参与形式上,电话互动、短信互动、网络留言等,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实时报道的过程中。主持人不时穿插受众的意见信息,从而使职业足球联赛观众对职业足球联赛的点评以及对职业足球联赛报道过程本身的评语都能融入其中,以至于观众也成为主持节目的参与人,这样既增强了观众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又促进了节目的趣味性,还使报道更加客观,这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向受众延伸的具体体现。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必将促使足球新闻报道和职业足球联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信之间的边界正在被消解,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也在媒介融合中不断发展,呈现主动性、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之网络与3G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融合与发展,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更是以性、颠覆性的冲击力推动着媒介的发展,丰富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职业足球联赛信息的方式。新媒介在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实现了时间上的即时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特别是随着3G手机的普及,“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查看即时新闻和所需资讯”已经成为现实,正在发展的电脑、手机、电视三屏联动信息模式,将为我们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这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比拟的。如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信之间已经基本实现跨媒体的联动,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所用的融合状态,社会发展对资源共享要求的提高,媒体间相互界限淡化趋势的加剧,必将使单一媒体在未来媒体发展中被淘汰。多种新闻传播媒体的综合应用以及传播的全球化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结合,新闻传播介质和途径的创新,为博客、播客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足球迷各方面的服务需求,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职业足球联赛相关信息的、采集与获取渠道的增加,使其受众大大增加,由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职业足球联赛,这无疑会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产生一种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的发展,为观众与体育传播媒体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观众由被动欣赏和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体育参与者,这种发展既体现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多元化特点,又缩短了职业足球联赛与球迷、观众之间的距离。随着体育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4]。
可以说,这既是新闻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有体育新闻工作者观念转变的功劳,还离不开足球爱好者的有力促动。其中,新闻电子技术发展方面,我国早在1987年就创办了《新闻电子技术》,随后又在1993年开始正式出版《中国新闻科技》,以此推动我国新闻报道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事实证明,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结合的成效是显著的,并因此促进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对体育新闻报道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不仅采取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报道方式,而且对足球赛事、体育明星的报道越来越多地采取故事性、情节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不同类型的感官刺激使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得以交互式传播,读者、听众、观众统称为受众,即信息的接受者。以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例,传统的传播者与观众的信息流是单向流动的,而现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已经采取交互的方式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对于即时播出的节目,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进行评论或者对节目提出反馈意见,甚至还可以与主持人进行直接交流,实现了足球联赛节目报道过程的交互。新的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让受众可以通过聊天室、网上论坛、网上调查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迅速的信息反馈,既加强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联系,又让受众在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让受众不再仅仅是听众或观众,而成为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随着职业足球联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受众,提高经济利益,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加大了商业化运作的力度,采取娱乐化的方式,使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有较为明显的娱乐化发展趋势。体育新闻娱乐化本身没什么问题,并能为大众所接受,但是,如果用、捕风捉影以至于无中生有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则无疑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八卦”化。虽然我们说“媒介的产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但为了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应充分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做到新闻第一位、娱乐第二位的体育新闻传播,将职业足球联赛相关信息客观、真实地呈现给受众,以便受众能正确地认知体育,避免过于娱乐化导致报道偏向,失去体育新闻报道尤其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应有的价值[5]。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方式来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体育综合报道到创办足球专业期刊,从体育综合栏目到足球专栏和大板块足球节目,足球新闻报道不断得到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足球联赛随着以网络为主题的新闻报道而得到迅速发展,报道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主要呈现两种明显的趋势:一是直播方式增加,为了满足足球爱好者的需求,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从简短的新闻延展为直播方式;二是网络报道方式增加,依托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网络化趋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职业足球联赛都在第一时间经过网络进行传播,与此同时还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新媒体在中国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让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与媒体发展速度相对应的是国内体育新闻报道迎来了新的转型发展机遇期。过去观众对体育新闻的接收渠道主要依靠电视节目直播,但现在借助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论坛等交流平台,关于体育赛程、体育明星、体育活动的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大众化、更接地气。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一方面,体育新闻报道拉近了参赛运动员和观众的距离,传播了全动的健康观念;另一方面,借助信息的通畅,广大观众对体育事业与体育新闻报道实现了更强的监督。
1.微博、微信的关系传播。据调查,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突破7亿,几乎一半的民众已经接入了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在中国具备较高传播力的社交平台中,微博和微信充当了重要的信息接口。微博是基于弱关系下的信息传播,网民大多数保持着匿名性和互不相识的状态,因关注体育频道或体育明星的账号而形成聚合。在体育赛事的进程中,微博会进行实时的赛况跟踪,帮助无法观看直播的观众获得第一手资讯。例如,在奥运会期间,各大赛事同步进行,观众目不暇接,为了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夺奖好消息,微博为运动员开通了嵌入式获奖卡片消息,即当运动员获奖时,微博自动在该运动员的账户上相关项目荣誉,网民可以就这条卡片消息进行转发、点赞和评论。这种方式让体育快讯迅速地抵达到无法参与体育赛事的民众手中,同时由于民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夺奖信息能迅速占据热门榜单,不断扩大影响力。微信则是基于人际关系下的强关系传播模式,微信中的体育新闻传播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的好友分享以及微信朋友圈嵌入式信息流推广。由于微信是全民社交软件,其信息分享空间呈现出更多私人领域的特点,与微博形成了显著差距。其体育信息的传播路径一般包括体育新闻公众号消息的实时推送,其模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类似,有关于体育赛事的图片、文字描述及视频。另两种信息扩散模式则是观众自发的朋友圈分享视频、图片行为,借助多种形式表达自身观看比赛时的激动之情,通过朋友圈层的关系影响不观看体育赛事的群体获知该消息。2.抖音短视频互动传播。4G时代网速的快速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降,使短视频平台以迅猛的姿态占据了大众文化娱乐市场中的重要一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不仅是用户分享创意视频的空间,也是体育新闻裂变式快速传播的渠道。短视频平台和微信、微博体育视频的传播差异在于更聚焦于体育赛事的细节呈现,由于短视频时长一般在15秒以内,适应的是人们短平快的浏览习惯,因此新闻的亮点必须在视频开端就得到呈现,不然观众就会选择迅速滑走,而算法根据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定制,在用户首页上出现的关于体育的新闻则会越来越少。因此,体育新闻在适应短视频传播的特性时,一般会将体育赛事中的精彩瞬间进行慢动作播放并配上积极向上的背景歌曲,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停留。当体育新闻精彩视频被网友点赞后,短视频平台会根据算法推荐将这则视频推到更多热爱体育事业的网友视频信息流中,体育短视频的力量将会不断被扩大。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呈现出高度模仿性,体育视频的传播更容易引导大众参与到运动健身过程中来,有助于培养全民体育的意识。3.论坛的群体传播。尽管论坛、贴吧类的信息平台如今的参与网民数量已经大不如前,但对于小众的群体而言,论坛的存在为他们营造了群体的讨论空间与氛围,将一些体育运动在群体传播中实现了效应的最大化。
现阶段的体育新闻在制作形式和传播方式上越来越体现出技术先进化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的介绍方式,引入了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2019年10月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武汉人民广播电视台采用虚拟主播进行赛况播报。此前不少电视节目已做过虚拟主播的尝试,技术上日趋成熟,通过人脸识别、语音合成、建模、深度学习等技术,虚拟主播在形象上端庄大气,外形与一般的主播形象并无差别,普通话发音标准具备情感,仪态自然流畅,观众难辨真假。在体育新闻的播报上,通过记者提前将编辑整理好的稿子人工录入系统,军运会的虚拟主播向观众播报昨日赛况、今日赛况以及奖牌榜三大内容。但目前虚拟主播的局限在于,虚拟主播现阶段只能播报简明客观的数据体育新闻,需要结合记者深入思考及对观众各种情绪回应的新闻栏目仍然只能由真人担任,但AI主播相对低廉的成本在未来或许会成为体育新闻的新趋势。
面对当前丰富的传播渠道,各大新闻媒体组织积极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形成了全媒体覆盖观众视听生活的格局。一方面,多渠道体育新闻的扩散能让新闻媒体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获得点击率、播放率等不俗的数据成绩;另一方面,体育新闻采编团队还需要不断挖掘体育新闻中的亮点,引导更多民众关注体育,参与体育。就当前的体育新闻市场而言,新闻媒体组织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技术的不断革新给体育新闻带来了更多呈现的可能性。因此,体育新闻从业者除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外,还需要积极关注业界动向、前沿新科技的发展,将更多的新科技引入到新闻事业中,节省采编成本的同时带给观众更多的新鲜感。
荷马史诗里面讲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在播种粮食以及收获粮食、婚丧嫁娶、举办祭祀活动和其他一些社会活动中,就举行各种竞技项目的运动,如舞蹈、掷石饼、拳击、跳跃、赛跑和角斗等。这种活动是古希腊人的传统运动,是一种自发性质的,带有娱乐性的竞技活动,而在赛场上,古希腊人不仅通过健与美的竞技方式充分展示健与美的身体,而且愉悦了大众。
体育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娱乐精神,在运动中生产娱乐,而娱乐体现运动精神。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丰富多彩的运动内容、琳琅满目的运动项目,结构优美、新奇的运动技术,运动与美的结合充盈其中。现代体育运动不仅通过娱乐,而且通过健身提高人们的道德,培养人们的意志,完善人们的情操。因此.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是运动竞技本位的体现与回归。
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是指受众得到的体育新闻在本媒介的体育新闻总量中所表达的精神层次,与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和形式风格、编排的格式艺术等有重大关系。这是由体育新闻的特性所决定的。
真实对于新闻来说至关重要,不真实的新闻就失去了起码的价值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体育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体育新闻的来源真实,二是体育新闻的反映真实。来源真实是指体育新闻的采、编、播必须以体育事实为母本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客观真实地报道体育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决不能凭空捏造和任意杜撰。反映真实是指体育新闻报道在采访角度、编排语言、评论方式等方面,所采用的新闻技术能公正、合理地表达体育新闻事实,是新闻工作者感性与理性的全部认识过程在头脑中的体现,最能体现出体育新闻的精神层次。”
许多新闻报道以丧失新闻价值为代价进行娱乐化,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的主要标准必须要遵守,这个新闻价值标准是新闻工作者用以判断什么样的事实能构成新闻以及衡量什么样的新闻报道胜过另一些报道的尺度。新闻娱乐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闻价值标准的错误掌握,如偏爱事件的冲突、刺激和煽情,导致过分的消极倾向,片面追求人物和事件的显赫与轰动效应。追求眼球经济,充满花边新闻,不择手段,哗众取宠。如报道齐达内、费戈等球星妻子在球星转会中的作用如此牵强附会,完全有悖于新闻原则。再就是许多体育媒体表现出的化倾向,都是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的误区。
作为新闻类语言的分支,体育新闻有着其独特的文体特色,然而对这类语篇进行系统的文体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对《ChinaDaily》中的一篇英语体育新闻“UnitedRoutHangzhou”(30July,2009)从字位、词汇和句法上进行分析。
字位层面主要包括特殊字母、标点符号和空间排列等。在书面新闻报道中,字位特征主要体现在标题和标点符号中,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光来强调其内容。
1、标题。新闻标题是能最先抓住读者眼球的内容,标题可呈现出不同的字号,字体或颜色。一般来说,标题越大,新闻则越重要。以所选的体育新闻为例:UnitedRoutHangzhou,此标题词首大写,黑色加粗,无修饰,简洁明了且吸引眼球。
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结构完整的英语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出句子的停顿、语气和口语形式”(钱媛,2006:30)。违背这些常规或某种符号的高频率出现,都可以取得特殊的文体效应。以下是所选体育新闻中标点符号的分布和比率情况:
该图表清晰的展示了逗号和句号在这篇新闻的大量使用,因此篇章中的句子也被分割成了很多小句,便于读者理解。破折号主要用于介绍比赛分数,而引号的频繁使用则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比赛的生动程度以及新闻记者的客观性。
篇章由单词构成,然而不同语域的词汇并不相同。体育新闻在句法层面上秉承了许多“新闻文体词汇”鲜明的特色,为吸引读者,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报刊用最少的篇幅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王佐良、丁往道,1987:244)。在这篇英语体育新闻中,术语和数字表达这些词汇特征显得十分突出。
句子层面的突出———句法变体,作为一项重要的文体特征在英语体育新闻中应用广泛。新闻作者对句法规则的刻意违背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并更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1、句子长度。除了词汇特征,句子长度也是一个界定体育新闻文体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越长的句子越难理解,形式上也更正式。而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体育新闻一般都采用短句表达,简洁易懂。据作者统计,该新闻语篇中,平均句子长度(每句含词量)为23,但这没有增加阅读的难度,因为这些句子都分成了很多简单清晰的短句。
2、时态。在报刊文体的时态中,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占绝大部分。“一般过去时在英语新闻中出现率最高,因为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已经发生的事件”(王佐良、丁往道,1987:249)。以下便此新闻语篇的时态统计:上图表显示过去时的使用较普遍,现在进行时使用得较少,新闻作者偶尔也会用进行时来再现比赛,以体现其生动性。
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对一篇英语体育新闻“U-nitedRoutHangzhou”进行了微观语篇分析,展示了体育新闻的文体特色。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者将会对文体如产品说明书或商务合同进行微观分析。当然,由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动态发展,作者还会关注新闻文体及语料的变化,作出及时适当的分析。
2020年春节前,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根据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并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在世界各地疫情防控期间,正常社会秩序必然受到很大影响,包括体育领域在内,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本文以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分析其对体育媒体运营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
具体到体育领域,最严重的影响就是体育赛事无法正常进行。2020年初疫情在我国爆发时,正在进行的CBA联赛和即将开赛的新赛季中超联赛等全部国内体育赛事都被推迟举行。随着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持续蔓延,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美国NBA等正在进行的国际主流体育赛事停摆;原定于今年夏天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欧洲杯和美洲杯等大型体育赛事均延期至2021年夏天举行。作为体育新闻报道的主体,在全球范围内无法避免的停赛潮下,体育媒体也失去了最主要的新闻报道对象。在如此强烈的冲击之下,如何继续进行体育新闻报道、采取哪种报道策略成为了摆在全球体育媒体面前的难题。绝大多数体育新闻都维系在“体育表演”的赛事体系当中,可以说体育赛事才是体育新闻的“主角”。体育媒体的核心资讯就是报道体育赛事。广大受众正是因为体育赛事和赛事中的体育明星和优秀运动队才关注的体育媒体报道。所以,一旦体育新闻中的核心内容几乎全部被非赛事新闻所代替,自然也就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原本需要依托赛事进行的情感投射,为自己喜欢的赛事、队伍和运动员加油、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和互动都无法进行,体育新闻报道已经失去了足够的吸引力。因为防控肺炎疫情的需要,全球大多数地区政府要求居民减少出行和居家隔离,这就导致在此期间受众的媒体使用情况发生了改变。根据美国知名互联网统计公司comScore的“COVID-19疫情期间媒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2020年3月16-22日与去年同期比,美国四大广播网的收视率增长近19%,有线日,新闻网站的浏览量达到了6.3亿,比上月同期浏览量提高了68%,比前一周浏览量提高了18%。这表明受众在肺炎疫情期间对新闻媒体的需求量是增加的,使用时间和数量都有所增长。然而,体育新闻媒体却在此期间失去了核心的报道内容和受众吸引点。
面对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巨大影响,这期间的体育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报道体育界与肺炎疫情直接相关的最新消息。首先是在全球体育赛事停摆的初期,体育新闻主要跟踪报道各大赛事暂停或推迟的相关消息,并试图分析赛事停摆造成的影响。其次是运动员感染肺炎的消息,聚焦各体育组织、各赛事主体和运动队开展的防疫抗疫工作。2、围绕肺炎疫情展开的相关专题策划。这些策划报道风格多数偏于休闲娱乐,例如介绍运动员们在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或者向受众推荐在疫情期间的居家锻炼方式。3、重点报道依然在进行中的体育赛事。例如,白俄罗斯足球联赛、塔吉克斯坦足球联赛、WWE“摔角”和电子竞技比赛等。4、拓展全新模式,进军线上直播。以苏宁体育为例,根据其公布数据显示,在苏宁418购物节期间,苏宁超市全品类销售同比增长126%,其中体育零售直播1小时观看人数突破百万,与去年相比销售额同比增长203%。体育直播的垂直领域传播效果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受众对体育媒体的关注,也缓解了媒体面临的“流量窘境”。以新浪微博“微博体育”账号为例,在肺炎疫情期间推出了#体育迷失恋33天#和#我的主场不停赛#这两个话题,前者主要引导受众分享属于自己和主队的回忆与故事;阐述对于疫情和赛事的独到见解;参与线上体育知识问答,赢取丰厚奖金。后者的主要功能则是重播经典,将过去几个赛季的版权赛事和焦点比赛重播,配以全新的解说以及线上弹幕互动模式。这种报道策略一方面填补了疫情期间没有赛事转播造成的空白,另一方面能有效聚集受众,提升互动效果和关注度。在传统线育赛事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各家体育媒体也在尝试发挥电子竞技这一线上赛事的优势。体奥动力作为中超联赛、中国之队系列比赛、亚足联旗下赛事、中国足协杯以及超级杯等全媒体版权持有者,在疫情期间的赛事转播和报道都受到了影响。公司旗下的盈动力大数据K球APP在转播报道全球范围内仍在进行的足球联赛之外,还增加了“王者荣耀”KPL联赛的转播和报道,安排解说员进行线上电竞对战,与受众进行互动。英超联赛和F1依靠运动项目自身的电子游戏开展了“官方线上赛事”,各体育媒体依照线下赛事的要求和模式对其进行了转播和报道。国外方面,既是出于自身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希望号召受众留在家中、减少外出。大多数线上直播平台都推出了付费会员的免费体验活动。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HL(国家冰球联盟)等美国三大体育联盟都推出了免费观赛证,用户可以免费观看过往赛事。在体育版权限制严谨的美国,让受众可以免费回顾历史精彩比赛,既是面向用户的福利,也是聚拢人气提高受众关注度的有效方式。YouTube上拥有超过7000万粉丝的体育喜剧频道“DudePerfect”以体育花式技巧而受到喜爱,疫情期间除了定期更新常规的花式技巧视频以外,还举办了以筹集善款为目的的“DP隔离精英赛”。比赛分期进行,其中最高一期的播放量高达700多万次。与WWE“摔角”类似,DudePerfect之所以能疫情期间维持内容是因为自身场地优势。WWE拥有自己的比赛场馆作为制作场地,DudePerfect也拥有自己的拍摄基地,在这一基地中有迷你篮球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射箭场等,可以开展任何主流体育运动并进行直播。当然,大多数体育赛事没有自有场地,有自有场地也没有条件组织运动员聚集参赛。而DudePerfect每期只有固定五个名成员出镜,基本不受疫情防控禁令的限制,因此可以在疫情期间继续内容制作和传播。除了前文提到的,各大体育视频平台“回炉”旧赛事,播放精彩集锦之外,有条件的体育媒体还了纪录片吸引受众,填补内容空白。ESPN将原定于6月播出的“飞人”乔丹纪录片《最后一舞》提前到了4月19日上映。据报道,《最后一舞》这部纪录片制作历时三年之久,其中包含了大量人物访谈和经典镜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众多特点中包含传播的广泛性和危害的复杂性。以肺炎疫情为例,疫情在短短几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全世界多地多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一背景之下,体育媒体尽管因为体育赛事停摆丧失了体育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当仍需要结合疫情防控和自身运营条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通过报道疫情相关新闻、转播和回顾经典赛事、利用电子竞技等比赛项目的线上优势、社交媒体话题推广、拓展全新模式,进军线上直播等方式维持正常运营。坚持为受众带来有价值、高质量的体育新闻。
[1]蒋欣如.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党报如何履责担当——浙报集团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报道探析[J].传媒评论,2020,(2):8-11.
[2]张洁.浅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分类及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140.
体育运动,从古希腊的马拉松运动到现代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审美活动。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超越自我性、审美性以及广泛兴趣性、普及性等,使体育运动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之一。这是体育运动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的基础,也是体育迷大批涌现的原因。自从1984年第23届奧运会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比赛成绩斐然,体育新闻报道也火旺起来,各类专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报、杂志、栏目、频道、频率层出不穷。在风起云涌般的体育新闻报道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产生种种误区,有必要加以匡正。
体育新闻是对人类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相关信息进行的报道。其真实性、时效性、思想性、用事实说话等基本报道要求不言而喻,必须坚决执行。然而现在有些体育新闻报道,恰恰是在这些基本要求方面没有做到或大打折扣,形成种种失误。
1997年亚洲足球十强赛前,重庆一家报纸登了消息,称中国足协专职王俊生表示,如果中国队不出线,他将辞职。这是一条“客里空”消息,来源于中国足协楼道里的道听途说。
1998年一本体育杂志说,国奧队主教练霍顿将辞去主教练一职。不久,霍顿发表声明,称其从未接受过这家杂志的采访,其内容完全虚构。这则假新闻还有一条“美丽”而拙劣的结尾:“霍顿想花更多的时间和他的女儿在一起”,而事实上霍顿没有女儿。
199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哨陆俊收受20万元贿赂”报道,是羊城某体育记者采写的“马路新闻。后记者对簿公堂,惨败而归。
1998年轰动一时的《马家军调查》,对著名的辽宁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在训练中的某些有争议的做法大肆渲染,而对马俊仁的事业心与贡献却淡化处理,让读者对马俊仁留下了一个残酷、迷信、的印象,明显不符合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1999年底中国男排在上海争夺奥运会入场券,某报在报道时却说“此前中国男排从未获得过奧运会入场券”。实际是,中国男排在1980年曾获得过莫斯科奧运会的参赛资格,由于国际社会对这届奧运会的,中国男排没有参加比赛。
某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2001年中国篮坛十大新闻”,其中一条:在中国大会篮球比赛上,中国队战胜美国队进入决赛。言过其实,耸人听闻。实际是:中国大学生男篮占了大半国家队,而美国来的是准大学生队,真正的美国大学生队在澳大利亚参加友好运动员。美国不把这次比赛当回事,没有派出NBA或NCA的顶尖高手;而我们全力以赴,又是在本土作战,赢一场球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值得作大新闻。
至于2002年春天上海中远俱乐部状告《球报》一案,也是由报道事实虚假引起。4月24日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对该案已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认定:辽宁日报社主办的《球报》在2002年1月17日刊登的关于《神秘中间人爆出涉黑猛料》的报道,使读者对中远汇丽足球队涉黑的疑虑无法消除,该报道中涉及的事件发生过程尽管客观存在,但“神秘中间人”的陈述实际上是在向媒体撒谎,欺骗公众,这就必然导致该报道内容的虚假、失实,违反了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确定的义务。《球报》未尽审核义务,使虚假、不实报道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因此法院判令: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起7天内在《球报》头版上刊登向原告中远汇丽足球俱乐部赔礼道歉的声明。(1)
有的从业人员心情浮躁,报道中的差错十分惊人。同一名记者报道同一件事在同一张报纸上,也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4月19日晚东方大鲨鱼队战胜八一双鹿队,夺得CBA全国男篮甲A联赛总决赛冠军。因为有电视现场直播,比赛全过程很清楚。第二天,上海某报特派记者在报纸头版上发消息《大鯊鱼CBA称王》,称最后“本沃补篮得手,这记入球令东方队最终以123比122战胜八一双鹿”;而该特派记者在第5版《夺冠记》中却详尽描绘哈特最后补篮得手。不知这位赴宁波体育场现场采访的记者为何会出尔反尔,令球迷读者震惊!(2)
至于因缺乏体育知识而造成的报道失误更是比比皆是,例如足球比赛中,一名前锋在“弧顶”处起脚射门,实际距球门线米,而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却说“在禁区外30多米处一脚射门”,罚球点离球门线米,等等。
中国有句古话“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在某些体育新闻报道中得到了体现。二三十年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而夺冠争第一成为衡量体育新闻价值的最重要砝码。体育比赛的胜负固然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魅力,然而某些体育新闻报道对胜者赞扬过度、对负者贬斥讥讽乃至侮辱的做法,却让受众无所适从或不能接受。
德国籍足球教练施拉普纳1992年被中国足协聘请为主教练时,体育新闻界对其宣传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报道突出:施拉普纳是德国的十大优秀教练之一,有把一支乙级队带入甲级六强的经验等等。当施拉普纳指挥中国队获得亚洲杯第三名后,一些报道热情地称施拉普纳为“老纳”“施大爷”等,对球队问题避而不谈。然而当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足球队败给也门队和伊拉克队,赛程过半就被淘汰出局时,一些报道又将施拉普纳说得一无是处,说他“长期在乙级队执教,他的球队靠杀伤战术才进入甲级”,“关于施拉普纳被评为德国优秀教练,是新闻界误传”等等,表现出“痛打落水狗”的决心。失利的施大爷成为“以成败论英雄”体育报道观的牺牲品。
对中国自己的著名足球教练徐根宝的报道也是如此,一忽儿描写成“宝”,一忽儿描写成“草”。今年春天徐根宝执教的申花足球队连败了两场,申花俱乐部领导都未表态,有的媒体上已有根宝将下课的新闻,甚至有记者当着徐根宝的面提出是否下课的问题。
体育比赛是激烈竞技的世界,有比赛就有胜负,胜败是常事。而体育新闻报道对胜者乱捧、对败者乱骂,都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与体育人文精神的恶劣行为。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地方主义,是指地方新闻媒体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与态度,在体育报道中以有利于本地与本方作为取舍事实的出发点与标准。例如1997年10月第八次全国运动会女足比赛上海队对北京队的比赛,上海队后卫在防守时明显手球,当值主裁判视而不见,反而给表示不满的北京队队长出示黄牌。此时,辽宁和上海的金牌第一之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此事关系到最后金牌归属问题,自然引人关注,但上海媒体对此只字不提。同样,在全国足球甲A联赛中,申花队一主力队员向山东泰山队外援巴力斯塔脸上吐痰,上海媒体同样回避;而当广州太阳神队队员叶志彬踢伤申花队外援莫拉,上海媒体则大幅报道,口诛笔伐:《莫拉,球场暴力的牺牲品》、《咔嚓一声,申花痛心》、《流氓行为?!》等等。(3)
有些从事体育新闻报道的人员缺乏应有的体育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他们热衷于搜集斗殴、赛场暴力、教练下课、名人婚变、酒吧艳遇等“猛料”,全不顾社会影响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例如今年4月6日新华社已发表权威信息《董艳梅马俊仁否认传闻》,导语为:“今天在这里举行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之际,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马俊仁及其头号女董艳梅在接受采访时,均对此前有关董艳梅未遂的传闻矢口否认。”事实应该很清楚了。但上海有家报纸在4月6日发了与新华社报道相反的新闻《“马家军”相关负责人证实董艳梅未遂》,还言之凿凿:“据马家军内部有关人士透露,董的可能与奖金分配有关。”4月8日这家报纸为了找自圆其说的台阶,又发了《真真假假难决断疑云围绕董艳梅》的新闻,继续怀疑董可能过。尽管在这之前,董艳梅一再向记者申明:“这样的传闻不可思议,难道人生病就不能打针吃药了?……比赛奖金辽宁省体育局已拨下,住房也已在九运会前就拿到了,现在正在装修,而且马导对我像女儿一样好,我怎么会呢?”然而,某些报纸与网站还在捕风捉影与恶炒,全不顾新闻职业道德与尊重他人人格的法律原则。
在上述种种体育新闻传播的误区中,失实报道的危害性最大,有的还引起了新闻官司。特别是上海中远俱乐部状告《球报》一案,应引起新闻界、体育界、司法界的共同关注,在这里专作一个个案分析。
新闻法制研究专家魏永征先生曾说:当中国的新闻记者第一次因为自己的作品而登上共和国法庭的被告席时,他们众多同行的普遍心态是:很不理解。然而,这种很不理解的心态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对“新闻官司”还远远缺乏思想观念上和法律知识上的准备,“新闻官司”屡屡发生,也就不奇怪了。(4)
2002年1月28日,上海中远汇丽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拿起了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名誉。它在诉状中称:2002年1月17日,沈阳《球报》(辽宁日报社主办)在头版头条和几乎整个3版刊登了题为《神秘中间人爆出涉黑猛料》的报道,并登载了一份“上海银行电汇凭证”。该电汇凭证的委托日期为“2001年9月21日”,汇款人全称为“上海中远汇丽俱乐部”,收款人全称为“北京建轩体育服务公司”,汇出行名称为“上海定海支行”,汇入行名称为“中行朝阳支行”,金额为“叁拾万元整”,其汇款用途为“服务”。《球报》的特约记者在文中同时还透露,当时任中远队主教练的徐根宝用5万元收买绿城队的夏青。此事在足坛乃至全国上下掀起轩然大波。徐根宝已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断然否认有此事。由于《球报》报道的标题耸人听闻,内容又没有核实,引起争议势在难免。
为此,中远俱乐部认为:被告未遵守起码的新闻报道原则,对伪造的银行电汇凭证未作任何核查即采写报道,并将其刊登,不仅给中远的名誉造成巨大损害,而且还使中国足协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法律的尊严受到重大的损害,球迷的热情和信心也遭到沉重的打击。据称,中远此次行为纯粹是“为名誉而战”,他们要求赔偿20021.17元,这一“标的”即为《球报》发表文章的时间2002年1月17日;同时,中远还要求被告在《球报》及中央媒体上作公开赔礼道歉。
而《球报》常年法律顾问则在2002年1月20日发了“声明”,辩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基本原则。在我国当前虽然没有新闻法,但新闻报道要受这一基本原则的约束。《球报》2002年1月17日报道了在杭州发生的有关“中间人”的事情,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全国许多报社、媒体对这一客观发生的新闻都进行了报道。我们知道,事实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球报》对这一事实的过程表示了关注,当然会随着这一事件的开始,一直关注如实地报道下去,直到最后有结果。作为新闻记者,在时间上要求有及时性,不能要求记者对一事实开始、全部过程、结果在一篇报道上发表出来,新闻报道不是调查研究,不能失去新闻性……
[page_break]受理此案的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2002年4月24日已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球报》虚假、不实的报道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判令:被告辽宁日报社在判决生效之日起7天内在《球报》头版上刊登向原告中远汇丽足球俱乐部赔礼道歉的声明;但原告未提供受到经济损失的依据,法院对其索赔请求难以支持。据说,原告同意判决,而被告不服,还要上诉。
相信公正的司法机关最后会对此案有一个合法合理的裁决。笔者只想从法理与新闻传播学道理上对此案作一些分析,以期探讨其中的曲直是非,并探讨:报道“曝光新闻”的记者如何避免新闻侵权行为,避免吃“冤枉官司”。
新闻侵权行为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它是指在新闻采访写作、新闻节目制作及其传播过程中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名称权、荣誉权等人格尊严权的行为。目前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法》尚未出台,不等于说新闻报道无法可依。事实上,从《宪法》、《民法》、《刑法》等各种法典、管理条例到部门规章制度,都有涉及新闻传播与媒介管理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制管理体系。当然,这还不完善,还需要《新闻法》正式出台。
例如有关人格尊严权的法律规定,我国1982年《宪法》第38条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1986年《民法通则》列有“人身权”专节,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作了规定,并特别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还规定公民、法人上述权利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都规定了以侵犯公民名誉权和人格尊严为客观的侮辱罪和诽谤罪。我国与人格尊严权有关的司法解释也有许多,主要为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密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侵害名誉权的关系、名誉侵权责任承担形式等问题作了具体解释与明确规定。特别是后两个文件是目前处理侵害名誉权案和新闻侵权案件最完整系统的法律文件。因此,目前我国处理新闻侵权案件是完全有法可依,中远状告《球报》一案也是不难彻底解决。问题倒是在“曝光新闻”或批评性报道中的一些新闻传播学方面的道理,却往往成为公堂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与澄清:
在中国足球打假、清除黑哨的活动中,有一名“中间人”(球迷称他为“阿混”)检举揭发了上海中远汇丽足球俱乐部的所谓“贿赂事件”,出示了“电汇凭证”等等。这在新闻采访学中只能说是出现了“新闻线索”,是事实的信息或信号,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可能全面,也可能片面,还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特别是批评性报道更要慎之又慎,要反复核实。批评性报道在“曝光”前,一定要与当事人见面,征求意见。正如古人所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这事件中,当事人相关的有中远俱乐部的负责人、徐根宝主教练、.汇出汇入银行的负责人、经办人或收款人等等,而“电汇凭证”也要追根溯源核实其真伪。
表面看来,《球报》报道的新闻源是来自“中间人”的,“中间人”是客观存在。《球报》是否可以把责任推到“中间人”提供假情况上?这也是不行的。“中间人”弄虚作假固然可恶,后来那个“中间人”又推翻了自己的说法,实属不屑之徒;而作为一名记者有责任弄清楚事实后再报道,.不能以损害真实性来赶时间性(“及时性”)。中外的新闻采访学都把“不轻信”、“莫盲从”、“冷静思考”、“深入采访”等作为记者的必备素质与作风,就是此理。客观存在的事实的现象有、假象之分,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假象则是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假象只有被彻底揭穿时,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当一名记者因把假象作为报道而混淆视听、侵犯报道对象名誉权时,还能以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辩护理由吗?
《球报》常年法律顾问在“声明”中讲的“事实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新闻报道不是调查报告,不能失去新闻性……”,这些道理讲得很内行,都是正确的。确实,“全国许多报社、媒体对这一客观发生的新闻都进行了报道”,为什么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单独要上告《球报》,而不告其他媒体呢?简言之,其他媒体没有侵害中远的名誉权。一些报纸在报道“中间人”检举事件时,同时发了中远俱乐部负责人的表态与编辑表示怀疑的短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报道“中间人”检举消息的同时,由节目主持人采访中远俱乐部的负责人与徐根宝主教练,让当事人说话,记者不加任何主观推测。例如,就在1月17日《球报》发表“中间人”新闻的当晚,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栏目记者现场采访中远俱乐部董事长徐泽宪,让徐董声明:“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一张假凭证。我们首先要对这种弄虚作假、企图诬陷我们俱乐部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还有,我们跟这个什么体育服务公司从来没有什么业务往来,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就表明,.记者完全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站在探索、追求真理的正确立场上,让双方对质,给双方表态的机会,充分“让事实说活”。这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的报道方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球报》及其记者本意是为了足球打假除“黑哨”,滿腔的爱国热忱与正义感,是好心添了乱;与其他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比较,从中是否可以学到一点“监督”与“媒体批评”的艺术与技巧呢?
“度”是指分寸或标准,在哲学上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必须循规蹈矩。批评性报道是新闻监督的一种利器。而新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党和人民以法制形式确定的保.证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制度的体现,因而是一种授权活动。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作为党、政府与人民的“喉舌”,在开展监督、从事批评性报道时,要把握好的“度”有:
1.真实准确。监督与批评性报道的生命在街真实准确,不仅批评报道的事实确有其事,确凿无误,而且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与评判议论都要恰如其分,符合事物的线.依法报道。监督依法展开,批评性新闻依法报道,报道活动与报道内容都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与宣传纪律。
3.平等公正。监督是一种平等公正的权利,要尊重批评对象。对于批评的同志来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目的。即使对敌对势力和犯罪嫌疑人作斗争,也要讲究政策与策略。
4.及时纠错。在监督与批评报道中,难免发生差错,要及时纠错,采取“更正”、“声明道歉”等手段,尽量争取法庭外和解。
在我国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今天,监督必须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进行,还必须受道德原则的约束与规范。在我们从事的新闻报道领域内不断推进与法制建设,并加强我们的职业道德自律。从上海中远俱乐部状告《球报》一案中还有一个启示: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法律,学会运用法律;而法律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新闻传播学,学会运用新闻传播学。两者相互间多沟通、多理解,让社会主义新闻监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最后,论题还得回到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种种误区如何克服。回答可以有多种方案,但是要从根本上克服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种种误区,必须从提高体育新闻工作者素质抓起。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媒体之间的体育新闻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体育记者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一味追求独家新闻、内幕新闻、爆炸性新闻,在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的情况下,采取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合理想象等手段挖掘新闻,于是各种弊端层出不穷。因此克服上述种种误区、解决上述弊端的对策与措施有: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基本原理。体育新闻报道同样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思想性、用事实说话等基本原则,并真正贯彻到新闻实践中去。
二.认真贯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5),体育新闻报道同样应注重社会效益,讲究社会责任。体育记者要在真实全面、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坚持真理、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等各个方面加强自律,并落实到行动上。
三.对体育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培训,使其真正熟练掌握深入采访、客观报道、科学评论、正确编辑的种种方法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工作作风。
四.体育新闻工作者除了熟悉体育理论与体育运动常识、比赛规则之外,还应掌握輿论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知识,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新闻工作者。体育记者应是体育运动爱好者,并熟练掌握运用电脑、驾车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英语会话等技能,以胜任体育新闻工作。
五.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体育运动弘扬的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体育记者也应具备这种可贵的精神。“超越自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老子说:“自知曰明,自胜曰强。”王通(隋代思想家)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都提倡战胜自己的缺点、弱点、错误,才能成为强者与英雄。记者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能成为强者,必须具备“超越自我”的优良心理素质。
六.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体育新闻工作者提高素质,主要靠自身修养与努力,但外因条件也必不可少。各类新闻媒体的领导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应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关心爱护体育记者,多为他们创造学习进修的良好环境与条件,形成优秀体育记者、编辑、编导、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新闻报道获得空前规模的发展,虽有种种误区与缺点,但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十分喜爱体育新闻,体育新闻报道还有继续发展的机遇与条件。让我们一一体育新闻工作者、体育爱好者与新闻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为不断改进体育新闻报道、弘扬精神文明而奋斗。
1997年亚洲足球十强赛前,重庆一家报纸登了消息,称中国足协专职王俊生表示,如果中国队不出线,他将辞职。这是一条“客里空”消息,来源于中国足协楼道里的道听途说。
1998年一本体育杂志说,国奧队主教练霍顿将辞去主教练一职。不久,霍顿发表声明,称其从未接受过这家杂志的采访,其内容完全虚构。这则假新闻还有一条“美丽”而拙劣的结尾:“霍顿想花更多的时间和他的女儿在一起”,而事实上霍顿没有女儿。
199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哨陆俊收受20万元贿赂”报道,是羊城某体育记者采写的“马路新闻。后记者对簿公堂,惨败而归。
1998年轰动一时的《马家军调查》,对著名的辽宁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在训练中的某些有争议的做法大肆渲染,而对马俊仁的事业心与贡献却淡化处理,让读者对马俊仁留下了一个残酷、迷信、的印象,明显不符合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1999年底中国男排在上海争夺奥运会入场券,某报在报道时却说“此前中国男排从未获得过奧运会入场券”。实际是,中国男排在1980年曾获得过莫斯科奧运会的参赛资格,由于国际社会对这届奧运会的,中国男排没有参加比赛。
某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2001年中国篮坛十大新闻”,其中一条:在中国大会篮球比赛上,中国队战胜美国队进入决赛。言过其实,耸人听闻。实际是:中国大学生男篮占了大半国家队,而美国来的是准大学生队,真正的美国大学生队在澳大利亚参加友好运动员。美国不把这次比赛当回事,没有派出NBA或NCA的顶尖高手;而我们全力以赴,又是在本土作战,赢一场球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值得作大新闻。
至于2002年春天上海中远俱乐部状告《球报》一案,也是由报道事实虚假引起。4月24日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对该案已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认定:辽宁日报社主办的《球报》在2002年1月17日刊登的关于《神秘中间人爆出涉黑猛料》的报道,使读者对中远汇丽足球队涉黑的疑虑无法消除,该报道中涉及的事件发生过程尽管客观存在,但“神秘中间人”的陈述实际上是在向媒体撒谎,欺骗公众,这就必然导致该报道内容的虚假、失实,违反了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确定的义务。《球报》未尽审核义务,使虚假、不实报道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因此法院判令: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起7天内在《球报》头版上刊登向原告中远汇丽足球俱乐部赔礼道歉的声明。(1)
有的从业人员心情浮躁,报道中的差错十分惊人。同一名记者报道同一件事在同一张报纸上,也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4月19日晚东方大鲨鱼队战胜八一双鹿队,夺得CBA全国男篮甲A联赛总决赛冠军。因为有电视现场直播,比赛全过程很清楚。第二天,上海某报特派记者在报纸头版上发消息《大鯊鱼CBA称王》,称最后“本沃补篮得手,这记入球令东方队最终以123比122战胜八一双鹿”;而该特派记者在第5版《夺冠记》中却详尽描绘哈特最后补篮得手。不知这位赴宁波体育场现场采访的记者为何会出尔反尔,令球迷读者震惊!(2)
至于因缺乏体育知识而造成的报道失误更是比比皆是,例如足球比赛中,一名前锋在“弧顶”处起脚射门,实际距球门线米,而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却说“在禁区外30多米处一脚射门”,罚球点离球门线米,等等。
中国有句古话“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在某些体育新闻报道中得到了体现。二三十年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而夺冠争第一成为衡量体育新闻价值的最重要砝码。体育比赛的胜负固然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魅力,然而某些体育新闻报道对胜者赞扬过度、对负者贬斥讥讽乃至侮辱的做法,却让受众无所适从或不能接受。
德国籍足球教练施拉普纳1992年被中国足协聘请为主教练时,体育新闻界对其宣传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报道突出:施拉普纳是德国的十大优秀教练之一,有把一支乙级队带入甲级六强的经验等等。当施拉普纳指挥中国队获得亚洲杯第三名后,一些报道热情地称施拉普纳为“老纳”“施大爷”等,对球队问题避而不谈。然而当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足球队败给也门队和伊拉克队,赛程过半就被淘汰出局时,一些报道又将施拉普纳说得一无是处,说他“长期在乙级队执教,他的球队靠杀伤战术才进入甲级”,“关于施拉普纳被评为德国优秀教练,是新闻界误传”等等,表现出“痛打落水狗”的决心。失利的施大爷成为“以成败论英雄”体育报道观的牺牲品。
对中国自己的著名足球教练徐根宝的报道也是如此,一忽儿描写成“宝”,一忽儿描写成“草”。今年春天徐根宝执教的申花足球队连败了两场,申花俱乐部领导都未表态,有的媒体上已有根宝将下课的新闻,甚至有记者当着徐根宝的面提出是否下课的问题。
体育比赛是激烈竞技的世界,有比赛就有胜负,胜败是常事。而体育新闻报道对胜者乱捧、对败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