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接面试老师喜欢我!!|最后10条复试建议!一定要告诉自己,能走到今天,能站在这里的自己已经非常非常棒了,要挺直腰板,要微笑着和老师对视,要落落大方的打招呼,要大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大大方方承认而不是支支吾吾半天,要在自己很熟悉的题目或领域也保持“我认为”“我希望进一步学习”的谦逊,成为一个站在那里,可能普通但充满生命力的学生。
◼️ 【人人都紧张的要吐了】你紧张的快吐了bd半岛官网,大脑一片空白,微微颤抖的手和布满手心的汗。但你不知道的是,在这间复试教室里见过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如出一辙的紧张,老师们也理解这份紧张,也理解人在紧张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无法避免的小失误,比如忽然忘掉了某个理论或者某个人名,比如大脑突然一片空白讲话出现逻辑问题等等——所以他们会尽可能温和,会始终微笑,会温柔地问出一些问题,会在你卡壳的时候用略带鼓励的眼神看着你,而你只需要深呼一口气,无论如何把自己正在回答的问题回答完整,说出(谢谢老师,以上是我的回答)即可。
◼️ 【少一点心理负担】不要因为自己的初试分数很低,就觉得老师会轻视你;不要因为自己初试分数很高,就觉得老师对你必然有很高的期待一定要表现得非常好;不要因为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好就觉得老师肯定不喜欢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没什么相关实践就觉得别人都比自己优秀...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老师对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的预设,你只需要大大方方站在那里,不要在乎经历和成绩,回答老师的提问即可。
◼️ 【克服紧张和卡壳的唯一办法是熟练】练习!练习!练习!不停地讲、构建逻辑框架对着镜子重复的练习自我介绍和其他题目。如果自己一紧张就说不出话,那就通过练习让需要思考的内容变成本能;如果自己讲话总是卡壳或者前言不搭后语,那就反复重复类似的句子和表达;熟练,能解决在复试考场上90%的问题。
*最近的5-10天,各大高校就会陆续开展研究生复试工作,而你们也正在或即将踏入那个自己在过去一整年里念了无数遍也写了无数遍名字的院校。在过去十几天的面试以及各种复试问题的答疑中,我总结出了大家在复试期间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将解决它们的对策编撰成了10条建议——在复试前的最后一晚,在复试的那天早上再翻出来看一眼——今天这篇推文一如12月23日晚上的推文,希望它可以为你的整个考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你新的人生添上崭新的第一笔。
*复试结束之后,大家记得在校园里走一走,去图书馆或者某些路边的凳子上坐一坐,三月末的风会带来好运和新的希望,祝秃头所所有的赛博朋友们都可以走向更大的世界,在新的故事里漫步或者嬉笑。
复试礼仪问题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推文,但考虑到那篇推文太长了,因此我在这里再一次强调几个【线下】面试非常重要的【礼仪】问题:
1、【细节】进出教室一定要随手关门。如果还是忘记了,被老师提醒关一下门时,要赶紧说:“不好意思老师”。
2、【问候】走进教室站在老师面前先浅浅鞠躬,有座位的话等老师喊你坐下再坐;面试结束后也需要鞠一躬,然后说“谢谢各位老师,期待和各位老师再次见面”,然后离开。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前可以都说一句「感谢老师提问」,但不要过度夸张——尤其是英语,不要说那种套路式的「谢谢老师的提问,这线、【积极询问】进入教室后,如果老师在你站定五秒内都没做出任何提问,你可以询问老师:各位老师好,请问我现在可以开始了吗?在结束之后,也要询问老师:请问各位老师,现在我可以离开了吗?极有可能出现老师在问你问题时表达不清楚的情况(老师也不是机器),所以如果确实没听懂老师的问题,可以回答:“谢谢老师bd半岛官网,请问我可以理解为您想了解xxx问题吗?”如果是长问题,你一下子没记清楚的,可以再询问一遍问题,不要盲目的回答。
目前各大院校的复试说明中都应该简要说明了「笔试的考察内容」,大家可以根据简章来准备;如果没有说明任何内容但依然需要笔试的,则按照初试的考试范围和风格来准备即可。一般而言,复试笔试和初试相比题量会更小,但每道题的分值会更大,灵活性也会更强。一般来说复试笔试不太会有简单的背诵类考题,而是会以【主题写作(小论文)「作文写作)】【新闻评论】【策划】【报道】【论述题】等形式展开。
1、不同题型如何应对:(1)如果是实务类考题,那我们就正常按照初试的标准进行准备,不同的是复试的实务题除了结构模板需要正确之外,在内容的创意、或者是诸如新闻报道的采访问题、发稿计划等方面要写的更详细更具体一些,强调自己的创造性和内容的实践性。(2)如果是主题写作或者作文,这类考题的本质就是【大论述题】,咱们可以正常按照论述题的(小标题、论述)的格式来撰写。但唯一和论述不同的是,论述题是给明了【具体的问题】,如直接询问原因、影响等角度,但主题写作或论文给的大多为一个主题或范畴,我们必须要自己提出「研究问题(原因、现状、影响、策略、趋势)」,并围绕这个研究问题作答。
2、如何展现灵活性:所谓复试笔试的灵活性,即秃头所始终强调的,不要仅仅是背诵和回答题目给出的特定问题,而需要适当的发散思维,既要书写你背诵过的专题,也可以多【辩证】和【延伸】。辩证是要正反面多角度分析,延伸则是要看到【宏观/社会视角】,也要谈论题目设问之外的其他角度。诸如考题问【网络暴力的不良影响】,我们既要辩证的看到网络暴力实质是一种群体表达;也要延伸到网络暴力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困境、和网络暴力不良影响的治理对策。
3、你必须关注的笔试内容(押题):2024年全国内容;2024年视频化社会与短剧流行的趋势;人工智能与智能传播(sora); 与信息传播价值;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AI复活)。
自我介绍其实是一个相当包罗万象的内容,其中有你的个人基本信息、有个人学术与实践经历、有你为什么报考这所院校、也有你的科研设想和简要的未来学习规划——中文和英文自我介绍皆是如此,因此一份自我介绍也可以是无数个「日常对话性问题」的回答,我们在准备阶段要尽可能把自我介绍准备的长一些,丰富一些,把各种问题都囊括进去。如若老师在对话时问到相关问题,直接套用自我介绍的答案即可。
但另一方面,各个院校对自我介绍的要求不同,因此我建议大家适当的准备【30秒】【1分钟】【2分钟】的自我介绍,以防止考试时老师因为人数过多而压缩自我介绍时长。如果本身院校就要求进行【3分钟】或者【5分钟】的长自我介绍,那就一定要在自我介绍中尽可能讲故事、提供亮点、展现自己。
1、回答问题的时间划分:在整个面试中,老师提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主题性问题】,主要是较长较复杂的专业性问题,或者是英文、中文板块的第一个问题。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或者至少回答在1分钟以上,并且在回答的时候可以适当展开【逻辑框架】,表述为【以下我将从xx、xx等方面回答】。第二类问题是【闲聊、追加提问】,一般是较为简短的日常对话(你的爱好),或者是在你回答完主题演讲等大问题之后,追加的一个小问题。这类问题回答时间不宜过长,整体控制在1分钟即可,老师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展开,也不需要特别明确的逻辑框架,否则可能会因为耽误时间被老师打断。
2、把握面试节奏:一般来说,每个人在复试中面试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问题的回答时间】来把握面试节奏。除了时间相对固定的专业课主题演讲之外,其他的对话性问题尽量做到【会的问题多答一点】,避免老师问到其他你不熟悉的问题;同时【不会的问题少答一点】,将机会留给其他问题。
只要是回答在1分钟以上的题目,都最好有框架;而专业课演讲则更需要有非常明确的框架,并且需要在最开始概念引述之后,就直接说明:以下我将从xx、xx角度说明该问题。
1、常用框架一:谈谈你对xxx的理解。这是专业课面试最最最最常见的设问,如若出现了这类「理解性」问题,那框架必然是「现状/产生原因、双重影响和未来趋势(对策)」三部分内容。如若让你谈谈你对人工智能sora的理解,那么在简单介绍完sora之后,你就应该如此回答:“以下,我将从人工智能sora的产生驱动力、对新闻与传播行业的双重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2、常用框架二:说明具体的问题(国际传播的困境/网络治理的对象/网络暴力的影响/数字技术的价值)等等。如果题目从大而泛的谈谈理解上升到了「具体问题」,那么回答框架就是我们初试中最常使用的「宏中微」框架,宏观谈社会,中观谈媒介与新闻业,微观谈个人。如若让你谈谈当前国际传播的困境,那么在解释完国际传播的概念之后,你就应该如此回答:“以下,我将从国际传播背后的意识形态困境、国际传播的媒介与平台困境,以及个人传播者的参与困境三个角度,探讨我国当前国际传播的问题。”
一般来说,复试中这两个框架就能应对80%的考题了,剩下20%,我们可以用诸如「积极与消极」「传播学5w」「新闻生产流程」等框架来分析。
面试强调的是【口语】表达,这意味着复试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词汇,也不一定需要理论,而是要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把老师提问的专业课问题讲清楚——但大家又会担心自己的语言不是“口语”而是“口水”,因此【案例】的价值也就随之凸显出来:在专业课主题演讲中,可以没有理论,但一定要用案例来填充你的回答。(经验!我们在说案例的时候语言表达真的会更流畅一些,也更会吸引老师的注意)
1、万能案例一:杭州亚运会(新媒介技术与亚运会的虚拟火炬手、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城市传播、体育新闻报道传播、媒体新闻报道创新)
2、万能案例二:央视频(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新闻工作、新闻宣传与话语变革、视频化社会、新媒介技术应用、国际传播、奥运会等体育新闻报道)
3、万能案例三:逃出大英博物馆(传统文化传播、短剧、视频化社会、自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社交媒体传播)
4、万能案例四:人工智能sora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新媒介技术、媒介伦理、智能传播、网络治理、算法与技术治理)
任何时候,留下「记忆点」是面试中的关键,也只有足够真诚的展现、不机械地背诵,才能让你在复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师喜欢的那个学生。
1、展示自己的思路一:专业课演讲结尾的升华:在专业课演讲的最后,可以结合着自己的经历来适当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诸如在回答新闻生产受到了哪些影响时,你在最后一段可以这么说:“当我作为一名北京日报的民生新闻实习记者时,我发现在理论之外,新闻生产不仅会受到宏观社会的层层把关与制约,还会受到极大的主观因素、互联网的流量标准等多角度影响。也正是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明白bd半岛官网,新闻的生产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实际操作中新闻永远是动态的、可变的、随机的,这或许也是「新闻无学」的道理所在。因此未来,我也希望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真正把新闻从理论变成实践,成为一名「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新闻人。”
2、展示自己的思路二:强调自己学术思考。意向研究方向或者对某个现象的思考可以作为另一重自我展现的方法(我对xx领域中的xx现象非常感兴趣,也试图探讨这个现象产生背后的社会复杂动因,如若将来有机会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扎根于xx领域,用更多的理论和更专业的视角进行研究)。
如果这道题你实在是不会,那么在开始回答之前就先向老师阐明【因为我的学识有限,这个问题我确实不太了解,我会尝试作答】或者是【非常非常抱歉老师,这个问题我确实尚未关注,老师您能否给我一个更换题目的机会】。
但如果你没有这么说,一旦开始作答就属于开工没有回头箭了,必须必须要把这道题答完,即使回答到一半完全说不下去了,也要硬撑着再说2-3句话,形成一篇完整的答案。【完整的回答】和【只写了一半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分数层级,回答的不好老师可以理解为紧张,但完全没有答完老师就算心软也没法给你任何分数。
所谓互动,并不是提问老师(永远不要提问老师或者询问老师),而是进行一些互动性表达,如:“或许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未来的场景:每个人都躺在元宇宙构建出来的“茧“中,靠着数据线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虚拟的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性,但虚拟世界某种意义上是建构在算法与技术之中的——一方面,元宇宙作为一种新技术,的确对新闻业和人类的未来多有裨益,但另一方面无限带来的未知更为可怕。”
所谓结合自己的生活,则是把所有宏观的问题落到自己生活中,今天一位姐妹回答的视频化社会的影响,其中一个段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视频化社会作为一种宏观的社会新样态,也密切的落于时代中每个人的生活中。在中国这种含蓄性亲缘关系的社会中,直白的视频或许是一些说不出口的感情最好的表达:我很少与我的父亲交流,但他却总是会给我发他刷到的小视频,有的是关于天冷预防感冒、有的是关于亲情的小段子和调侃——我时常觉得,这一条一条的视频里,藏着的就是父亲难以表达,但真实的爱。”
新闻理想也许是一个虚无的词汇,但于学习新传,备考新传的我们而言,其实新闻理想往往迸发于备考新传的某个瞬间,迸发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彼此拉扯,是即使我在做着一件足够实用主义的事情,我也希望在其中找到一丝属于浪漫和理想的自我认同。
这种认同感不来自于社会普世性的标准,也无关他人的评价与目光,它不由985或者211决定,也不可以用稳定或者不稳定来形容——它只是让我保持了独立的思考,告诉我如何取悦自己,并发现了可以为之奋斗和努力的事情。
这是写给2024届应试性的最后一篇推文,从此秃头所和2024届的赛博朋友们,就只有春日的可能性,而不再有学习的惆怅。而在无数的可能性里,也是我们说了一年、回答了一年、践行了一年的答案:
“因为它由最亲密的关系,最直白的符号,最热烈的情绪构成,因为它由每一个社会个体,每一次相遇与碰撞,每一个生命和故事构成,因为它由社会的呼吸、时代的低语、无声的呐喊构成。”
“这就是我选择新闻与传播的理由:始于一个功利的选择,又在摸索和感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