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上海乒乓球运动有历史记录了!这本新书梳理75年发展情况还将加入上海奥运健儿信息近日,“国球兴,庆奥运——上海乒乓球运动成就展”开幕式暨《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新书发布会在上海通志展示馆举行,多位文化与体育界嘉宾到会祝贺。
这次提前亮相的《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由上海通志馆主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今年7月出版。该书分为上下册,从学术专业的角度,让读者以上海为缩影,对这一时期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一窥全貌。
《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新录上海乒乓球运动75年发展史
记者翻开新书发现,这本书通过逐年逐月甚至逐日的纪事,并加入了研究成果和口述历史的注解,附录包括两个:一是上海市培养输送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列表;二是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历届冠军。
上海市社联原党组、专职沈国明对新书出版表示祝贺,他在发言当中还提到:“上海乒乓球运动很幸运,因为有历史学者金,他把整个上海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情况全部记录下来了。上海其他运动项目也有很好的亮点,也有浓墨重彩可以写的东西,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去进行系统的整理记录。”
作为新书编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告诉记者:“我自己的历史学专业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当代上海乒乓球运动史是我的副业,我认为这段历史有存史的价值,就投入较多的精力并一直坚持在做。这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经过对报刊、书刊和现场口述、民间史料和档案的汇总,通过整理编辑来展示1949年以来的上海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到2024年一共是75年,既是迎接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同时也是作为国庆75周年献礼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
为什么上海被人们称为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的回答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共获得115 个世界冠军(包括奥运会冠军),来自上海的运动员、教练员就有20人之多,在全国排名第一。细想一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又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历史、经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
徐寅生在书中的序言对乒乓球运动的历史做了相关介绍,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它是从网球演变过来的,故有“桌上的网球”之称。1926年,在英国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并开始举办世界锦标赛,规模由小到大,逐渐成为受人欢迎的竞技体育项目。
乒乓球是从哪里传到中国来的?有的说是从欧洲,最初是在上海的教会学校等洋人的圈子里玩起来的;有的说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据说上海有一个经营文具的商人在日本看到有人在桌子两边打球,发出“乒乓”的声音,觉得蛮有趣,就把它带到上海。他找来几个人学打,并在商店里进行展示。以后这项运动就在上海逐步流行起来,并扩展到其他城市。当时上海人打乒乓,直握球拍,和日本人相似,很少有像欧洲横握球拍打球的人。从这点分析,从日本传过来的说法比较靠谱。
上海获得了先机,乒乓球运动自然开展得比其他城市要好。上海人打乒乓球按理说受日本的影响较大,但从以后的发展情况来看,上海人跟日本人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同样是直握球拍,日本人使用长方形球拍,握拍方法僵硬,限制了手腕用力,反手击球比较困难,只能依靠正手进攻,所以被称为“独角龙”。日本人打球的动作大,速度较慢,从小孩到世界冠军,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多少年不变。
上海人打乒乓球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演变成为用圆形球拍,握拍方法顺其自然,手腕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打法各种各样,各显神通。中国人聪明、智慧,接受新鲜事物快,引进、学习外来的东西,不单纯模仿照搬,跟着人家后面转,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同样反映在上海人打乒乓球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上海已有薛绪初、傅其芳等直拍进攻打法的好手自成一派。他们在全国以及远东、亚洲的比赛中初露锋芒,并影响着后人的技术风格。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潮当年曾与金一起居住和成长在五角场,两人因为乒乓球而结缘。据吴潮在序言当中的回忆: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连连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激发国内全民打乒乓的热潮,我就读的上海育鹰小学大礼堂里,摆放了几张乒乓球桌供师生课余挥拍。此地曾是驻沪空军队帮助训练宝山少年队的场所,兄作为队员也来这里打过球,其球技招得我们这些在相邻球台打球的小学生们频频引颈相望,这大概可算是我们最早的神交了。
上世纪70年代,我初中毕业之后被安排到长江口外的宝山县横沙人民公社(今崇明区横沙乡)插队落户。从海岛回家探亲之时,我兄弟吴维告诉我,金借用了空军学校的一间仓库作为训练房,带领着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乒乓队(后来我们将其称为“小乒乓队”)埋头苦练,他在那里帮衬,给小队员们当当陪练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做做指导。听闻之后,酷爱乒乓运动的我立刻寻迹来到球场,从此借用如今时尚的说法——我成为这支小乒乓队的“志愿者”,由此与兄成为莫逆之交。
这支“小乒乓队”中虽然没能产生国手级球员,不过之后涌现了既是乒乓业余高手又是事业建树的佼佼者,包括曾任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的杨桦女士,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现任上海乒乓球协会副会长的吴四海先生,以及在中国乒乓球业余选手中以球风独特、攻守兼备而著称的直板削球手左华荣先生。
吴潮认为,乒乓球号称中国之“国球”,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一部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演变历史的学术专著。《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虽不是学术意义上的通史专著,但该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如水银泻地般全方位地覆盖了1949年以来以上海为核心的中国乒乓球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通阅此书,读者得以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历史一窥全貌。
在7月15日下午举办的 “上海滩大讲堂”上海乒乓沙龙上,吴四海首先感谢金对自己小时候在乒乓球方面的培养,他向读者分享了自己与乒乓球的不解情缘,并调侃自己可能是缺少天赋,所以小时候一直打不好乒乓球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到初中就放弃乒乓球了。退休之后,吴四海重新拾起了乒乓球,并且在参加全日本60到64岁组比赛和自己组织的“杯”上海老友乒乓赛(60到75岁组)当中,接连获得了两个冠军。
最近,吴四海开始练习反手球,并发现自己的球技又有长进了,他笑着说:“看来70岁拿世界冠军的目标太远了,68岁应该就可以了。”
据悉,这次出征巴黎奥运会的乒乓球选手包括孙颖莎、王曼昱、樊振东等运动员,他们都是学生。在上海通志展示馆举办的“国球兴 庆奥运”上海乒乓球运动成就展当中,展陈了孙颖莎、樊振东的红双喜定制球拍底板及套胶。
金表示,他最近会与编辑将这些代表上海参赛的奥运选手做一个列表附录放到书中。新书初步计划在今年8月的上海书展期间正式发布。
目前,“国球兴 庆奥运”上海乒乓球运动成就展在上海通志展示馆地情展示厅举办。各位市民朋友,你喜欢乒乓球吗?欢迎在评论当中留言,与我们一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