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com苏炳添重磅论文曝光!自己研究自己为什么中国男子百米跑能跻身世界前列?网友:参加奥运是为了测数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运动员身份,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在深圳大运中心备战东京奥运会时,他还在写自己的博士论文。昨晚比赛结束后,“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版”公众号发出了苏炳添的论文。
论文题目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发表在《体育科学》2019年第2期,作者是苏炳添、邓民威、徐泽、梁伟、姜自立、王国杰。
在论文中,苏炳添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比赛经验,与研究团队一起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近1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男子100米短跑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了未来发展措施以及多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启示。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绝了”:写论文都是自己研究自己,更有网友打趣道苏炳添参加奥运“是为了测数据吗”?
为什么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能跻身世界前列?苏炳添的论文系统梳理了2010年以来我国男子100米短跑的发展特征,提炼了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一流的6个原因半岛综合。
第一是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论文分析,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化训练程度最高的国家,苏炳添现任教练Randy Huntington,谢震业和韦永丽的现任教练Rana Reider均是来自美国的著名教练员。这两名教练员的整体训练思路是: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恶补短板,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第二是打造良性团队竞争模式。根据男子短跑的实际情况,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采取“大团队良性竞争”的管理模式,以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活力,提高训练水平,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男子100米短跑中,大批成绩相近的优秀运动员共同集中训练极大刺激了运动员个体提升运动成绩的主观内在要求,运动员在主动打破“成绩均衡”的状态中不断提升训练质量, 并通过国内外比赛检验训练成果并选拔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
第三是实施“接力促单项”策略。2010年,以举办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中国短跑常设了短跑国家队,主要目标是通过全队集中训练促进4×100米接力取得好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明确了“接力促单项”策略,目的是在促进4×100米接力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带动个人项目成绩的提高。自“接力促单项”策略实施后,中国男子接力队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39秒以内,世界排名达第4名;中国运动员个人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10.25秒以内。
第四是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2010年以来,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对短跑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个方面,即把国内优秀运动员送到国外训练营,尽可能把具备一定水平、有可能在大赛中进入决赛取得名次的运动员派出去参加国际比赛,以锻炼心理素质并积累大赛经验。“请进来”主要包括聘请国际优秀高水平外籍教练员及其团队到中国来传授经验并带队训练,在科研保障和训练设备等方面加大引进力度等。
第五是组建完善的训练保障体系。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逐步完善了短跑训练保障系统,建立了由主教练负责,包括助理教练、科研、体能师、物理治疗师、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在内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并为复合型团队配备了先进的训练、科研、理疗和康复仪器和设备。
其次,除了北京的训练基地外,中国田径协会还在南京、深圳半岛·综合体育、昆明、Bradenton (IMG学院)等地建立了多个短跑训练基地,满足了运动员适应不同气候变化和不同比赛环境的需要。此外,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住宿、交通、饮食、营养、康复、医疗等方面均有专人进行管理和协调,且所有费用均由国家承担,这保证了运动员可以专心进行训练。在保障运动员赴国外参赛方面,除常规配置外,还根据运动员实际需要临时聘用康复师等为运动员提供保障。
第六是注重提升运动员素养。论文认为,短跑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运动表现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素养。一方面,运动员得到了进入高校、参加英语培训班等学习的机会,文化素养、外语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与国外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和适应国外高水平比赛环境的能力,进而比出优异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田协近年来加强了对运动员职业素养的培养,每年定期组织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外教对运动员进行言传身教,培养运动员的职业素养。客观而言,饮食、睡眠、恢复、社会活动方面的自律是运动员取得一定成绩的又一重要原因。
最后,该论文从两方面介绍了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发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启示。一方面是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竞技体育自信。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100米取得的优异成绩让中国男子100米短跑逐步建立起“不畏强手,主动求胜”的信念,这种信念来源于不断超越中的领悟、训练模式的突破创新以及勇于挑战的坚定意志,诠释出了一种“挑战、突破、创新、超越”的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自信。
另一方面是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借鉴。这里提到科技助力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团队项目带动个人项目”策略促进中国竞技体育成绩提升、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须等三个方面。
其中还提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格局,创新同样也是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创新都将进一步引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的关系,二者共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苏炳添曾在2018年表示,“百米短跑提高0.01秒都有点难,我从9.99到9.91(也就是0.08秒)用了3年时间吧。”
作为最原始、最纯粹的体育项目,男子百米跑和马拉松一样,历来是奥运五环上的明珠。美国、牙买加等美洲国家长期霸榜,从第一个百米冠军托马斯·伯克开始,到刘易斯、鲍威尔、博尔特……来自美洲的黑人选手凭借过人的身体天赋,统治着百米赛道。
而亚洲选手bandao.com,连站在奥运百米决赛起点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在苏炳添之前,只有来自日本的吉冈隆德做到过——当时还是1932年,他的成绩同样是决赛第六,其最佳记录是10.78秒(正常风速下,当时是手动计时)。
这其中固然有人种、天赋的优势差异,但是当刘翔成为110米栏的霸主,当苏炳添以32岁高龄打破亚洲纪录,我们就该明白,在跑道上,黄种人一样能打破天花板。国力的增长、训练理念的进化、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苏炳添的过人天赋和不懈努力,共同造就了9秒83这个新传奇。
任何一项奥运项目半岛综合,都是身体、力量、技巧和技术的结晶,百米赛跑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更是如此。虽然比赛全程并不长,但无论是起跑姿势(托马斯-伯克的第一个百米冠军就是靠世界首创的蹲踞式起跑),还是手臂摆动的幅度、脚掌蹬地的方式,都是技术细节的一部分。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阶段的体能与速度分配,更是大有名堂。
一般来说,百米跑运动员分为“步长型”和“步频型”两类,顾名思义,步长型就是每一步迈出的距离较长,相对摆动双腿的频率就偏低;而步频型则相反:迈步奔跑的频率很高,但每一步迈出的距离相对偏少。
就像一道函数题,你无法直接取到极值,只能因人而异地找到步长和步频的最优解。一般来说,身材偏高大的选手都是步长型选手,1米96的博尔特就是如此,其步长达到2.43米,远高于其他选手。相对地,他的步频只有每秒4.24步。作为对比,苏炳添的平均步长只有2米08,步频却达到每秒4.73步。
这种“短腿快跑”式的跑法,加上中国选手擅长的反应快、动作速度快bandao.com,形成了中国短跑选手在起跑阶段的传统优势。再加上苏炳添本人的天赋异禀——根据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一篇博士论文提供的数据:苏炳添的深蹲、半蹲、卧推、快速抓举、跳远等力量相关项目全部是中国国内短跑队内第一;同时半岛综合体育官网,苏炳添的坐位体前屈、横叉等柔韧性项目上也高居队内榜首;甚至连心理能力指标的总分也是全队第一。
起跑和加速跑阶段,成了苏炳添最为突出的特长,所谓“前30米天下无敌”正是来源于此。但是,前30米依靠超高步频带来的优势,在后70米就会逐渐变成劣势,每多冲一步带来的心肺肌肉极限消耗,和每多踩一脚带来的摩擦阻力,都会削弱他相对瘦小身材的冲刺极限,因此,苏炳添在后半程的速度往往远不如对手。
据苏炳添自己描述,在第一次与博尔特同台竞技的时候,他就被博尔特的速度整懵过:“加速跑的时候,他咻地一下就超过我了,我当时都愣住了,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跑了就。”
博尔特迈出一步,能比苏炳添多出30公分,苏炳添只能靠拼命更快速地摆腿来缩短二者差距。有人算过,如果博尔特如果可以以苏炳添的步频跑一百米,那他能跑出8.46秒的极限成绩,比自己创造的9秒58的世界纪录还快一秒多。
当然,这种操作当然只能停留在纸面,而室内田径赛的男子60米跑,自然就成了苏炳添的天下,他在2018年拿到世界室内巡回赛的男子60米总冠军,又在2021年的复出首秀中,跑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60米成绩半岛综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百米跑就有“前快后慢”的特点半岛·综合体育,无论是100米还是400米都是如此,进而被日本短跑界弯道超车。苏炳添在2014年之前屡创佳绩,但成绩始终没能突破10秒大关,一直在10秒1到10秒2之间徘徊。
“我在跑出五米的时候,就用最大速度在跑,而别人基本到四五十米的时候,才达到最大速度。”2018年,苏炳添回忆道,“更多力量都用到前面去了,所以会导致后面节奏和体能的下降。”
国内短跑界“减少步频、提高步幅”的呼声早已有之。有观点认为,长时间高步频的训练,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无法舒展,选手无法长时间保持起跑阶段的高步频,因此加速和途中跑阶段就无法维持最高速度。在苏炳添的百米镜头中,起跑领先、中途被超车的镜头并不少见。但也有人认为,一味强调步幅并不科学,张培萌就在13-15年扩大步幅、减少步频,但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
可无论如何,保持现状只能停滞不前。2013年,苏炳添决定作出改变。就像刘翔从8步上栏改成7步那样,苏炳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更换了起跑的前后脚位置,并重新规划了百米跑节奏,在保持起跑优势的同时,把更多能量用在30米之后的中后段:“改变起跑脚,主要是为了改变节奏,只有这个节奏才能帮我破10秒。”
改变了沿用5年的节奏,这对职业运动员来说并不容易,“当时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放慢动作,所以睡觉发梦的时候也一直在跑,睡醒了觉得第二天好累,因为一晚上都在训练。”苏炳添笑着说道。
他没有颠覆性地改变步幅和步频,而是从节奏下手,到2015年,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当年5月,他在钻石联赛中跑出9秒99,成了第一位闯入9秒关口的黄种人。8月,苏炳添又以9秒98的成绩杀入世锦赛百米决赛,再次成为亚洲第一人。
但再快的选手也跑不过时间,2017年,时年28岁的苏炳添就一度递交过退役报告,打算年内结婚,开启新生活。但生活又给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当年的天津全运会,苏炳添输给了谢震业半岛综合体育官网,“这可能是上天给我的考验吧,运动员有谁愿意服输呢?”
受到国内赛场失利的刺激,老将苏炳添决定再战三年。就在2019年,中国田径队批量引入科学的训练器材,并与六旬外教兰迪-亨廷顿合作,引入了一大批全新的训练方式。从能吸入更多氧气的腹式呼吸法,到纠正苏炳添在50-60米处的节奏混乱问题,再到利用生物力学模型纠正苏炳添的膝盖腾空动作……
田径队训练理念和手段的更新换代,也让苏炳添的成绩一路上扬,除了2018年收割荣誉之外,2019年的苏炳添又连续夺得室内60米跑的3站世界冠军。
2019年伴随苏炳添的不只是荣誉,也有肩部伤病的困扰,再加上2020年因疫情导致的停赛,苏炳添整整17个月无赛可跑,“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虽然在今年上半年再次跑出了9秒92的比赛成绩,但在前往东京之前,苏炳添对这届奥运会的期望也很现实:“单项肯定想进前八,9秒85对我来说可能还是有难度,毕竟年龄也不小了,但即使我不能实现这样的突破,也希望退役后能带领年轻人去实现这个夙愿。”
但可能连苏炳添自己也没有想到,当他抱着“冲进前八”的目标,把半决赛当成放手一搏的终极舞台,甚至开始把9秒85当成退役后执教的梦想,32岁的他却爆发出了超凡的能量,不仅如愿以偿跑进前八,还刷新了个人和亚洲的纪录。
9秒83的成绩,在里约和东京的决赛里都能拿到银牌。虽然决赛力有不逮(加上被上一轮抢跑哥影响,起跑反应长达0.167秒——而半决赛时,苏炳添的起跑反应是0.142秒),但在赛道上奔跑了13年之后,苏炳添用又一个三年,把自己的最好成绩提高了又一个0.08秒。
长期以来,亚洲百米跑的天花板基本上被日本短跑选手站满,桐生祥秀、萨尼·布朗、山县亮太等,都是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短跑名将,日本队也在五年前的里约获得了男子4*100米的银牌。而现在,亚洲,乃至世界100米跑的舞台上,又多了一位中国名将——苏炳添。
“以前有人说(中国选手)不可能破10秒,现在我们做到了,很多以前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我们都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