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综合博尔特与苏炳添100米技术分析升级,使得越来越多的运动过程可以被电子技术所测试,同时将训练和比赛的身体过程数据进行记录提供给研究者进行探讨。其中针对100米跑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选手运 动速度变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对选手技术掌控的研究,而前者是果,后者是因。
首先,对100米跑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阐述这方面研究的相关情况,同时对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出本文的研究方法;
然后,通过100米跑时间、速度的分析得出博尔特与苏炳添在100米全程速度方面的特点与差异性;同时通过高清影像视频获取的数据资料对两人的技术动作进行统计,分析二人技术层面的差异;
从总体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表1的数据看到博尔特和苏炳添100米全程十米分段的速度。依收集而来的数据来看,苏炳添在起跑之后至40米处出现急剧加速的情况bandao.com,全程整体速度变化先后出现过两 次速度高峰,分别的速度表现为11.23m/s和11.26m/s,50米处全程出现降速的现象,之后并以小幅度降速趋势直至到达终点;博尔特根据100米在每10米分段数据来看:从身体摆脱静止状态之后,速度 呈平稳上升的加速趋势,并没有出现加速-减速-加速的起伏现象,全程的最大速度12.08m/s出现在50米到60米处,并保持全程最大速度20米左右的情况下,才出现降速现象。而这一情况与我国选手苏炳 添完成100米全程的速度情况正好相反。
博尔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田径短跑运动员,作为有“短跑王国”的牙买加的杰出运动员,博尔特在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上都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且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博尔特的短跑技术同样也是全世界体 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研究的对象。在各项研究中也都发现我国的田径选手与博尔特等世界一流选手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大量研究得出训练建议提升我国短跑田径选手的水平。正因如此,本文引入 我国的田径选手苏炳添和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作为研究对象半岛·综合体育,从二者的跑动速度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跑动过程中动作技术要素,从中找出差异性,其研究意义在于两方面:
姜勤佳[3](2011)通过对100米运动员速度变化的研究完成了对100米跑速度结构模型的方程式。研究中对数据变化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探讨,包括步幅、步频、腿部支撑等方面的原因半岛·综合体育,认为步频和步幅 对于大部分选手来说,由于肌肉记忆已经形成,比较难以改变。但是一旦进行改变则很可能对成绩有显著提升。
谢伟[4](2010)利用10米分段速度为基础对速度进行的研究表明:单纯的利用运动员每十米段平均速度来对100米全程速度进行观察结果并不显著。同时通过告诉摄像手段对选手的摆臂、摆动腿膝角等 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bandao.com,认为摆臂对于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速起跑时,而腿膝角的影响则贯穿全程。
途中跑缓冲阶段中着地瞬间与垂直阶段膝角变化幅度大说明支撑腿肌肉退让工作更加积极该动作使得缓冲期支撑腿主动肌被动拉长有效横桥数目增多肌肉获得更多能量储备促使后蹬阶段肌肉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和速度
数据统计法: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平均步长、平均步频和步频指数、步长指数四个方面进行计算,并且将两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这四个数据的计算的公式分别如公式(1)~(4)所示:
步频指数=步频×身高。(4)视频资料法:通过对两名运动员参与重赛(奥运会bandao.com、世锦赛)的比赛视频进行下载,以发令枪响为起始时间,并且使用Dartfish1软件进行逐帧对比两人的跑动速度。对 于视频资料比较清晰的时段,则截取两人的技术动作进行统计分析。
林虎[6]等人(2013)利用伦敦奥运会100运动员的每10米分段速度进行研究,在此之后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于100米全程速度变化曲线米“堤坝型”和“多峰型”速度曲线特征进 行研究与讨论的热潮。对加速距离研究的新热潮以及何种100米全程速度变化曲线更为合理的一系列问题。
迟桂斌[5](2008)的研究中对于中、外选手的全程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选手最显著落后于世界一流选手的因素在于最大速度。作者认为最大速度也是国内选手落后的核心原因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另外国内选手 在后蹬力量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中途加速到最高速存在明显的掣肘。在对我国选手与外国选手100米全程速度进行的研究中得出半岛综合,我国选手在100米全程中加速段距离较短,最大速度能力偏差是我国 一百米选手成绩始终落后于世界水平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男子田径运动一直处于世界二流的水平。在短跑方面的劣势尤甚。而近年来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和运动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男子短跑运动员与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 小,一大批运动员的成绩在向10s大关靠近。例如在2010年亚运会上我国选手劳义夺得了首个100冠军;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苏炳添、张培萌以10s10和10s18包揽当年的亚运会冠亚军,创造了新的历 史;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苏炳添首次跑进9s99,且打入了决赛,可以说这次突破也意味着我国的短跑选手开始冲击世界一流水平。而就在那次比赛当中我国的4×100米男子接力队在获得亚军的同 时打破了亚洲纪录。
Jos J K[1](2009)在研究指出,国外一百米选手在起跑时并不过分发力,身体采用较为放松的加速方式运动,更多的是为减少体内能源消耗,在进入100米途中跑的后程发力,全程重点注重节奏和体能 的合理分配。
David[2](2010)在研究表明,一百米全程中分段速度是全程的根本所在,运动员在途中跑最大速度的表现与100米成绩的好坏存在紧密的相关,成绩较好的选手在加速段距离的表现要比水平相对较低的 选手加速距离要长。
最后,分析苏炳添与博尔特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并且根据之前分析的差异性提出对100米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建议。
文献研究法:查阅田径专业本科教科书9部,期刊、杂志以及相关论文23篇,为本研究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文献当中可以获取关于100跑技术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现状的概况,本文 也因此获得相关理论基础。